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用“工匠精神”引领青岛职教创新发展

2016-08-17 作者: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实习生 李晓彤

  “‘工匠精神’可以用两个词概括,一个是专注,一个是坚持。”8月10日,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接受采访时,就“工匠精神”以及青岛的职业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工匠精神涵盖了纵向的深度,即专注;以及横向时间上的延伸,即坚持。
  青岛的职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职教体系建设、育人模式转变、育人目标调整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用“工匠精神”打造和引领青岛职教创新发展。
依法打造职教体系
  育人有方,职业教育需要有法律法规做保障。青岛采用法制化思维和措施,来解决职业教育的困难和问题。
  青岛市周密组织了《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召开了由各部门、行业、企业、院校等代表参加的20多场座谈会,完成了8个专题的调研报告。2015年8月,经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通过。9月,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重点瞄准解决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师资、校企合作、经费保障等难题,很多条款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青岛市也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继贵州省后以法律形式出台规范职业教育发展的城市。
  王铨说:“《条例》以法规形式固化了职业教育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解决了关键性问题,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发展空间,对于保障青岛职业教育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创新现代职教体系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适应终身教育需求,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王铨介绍,青岛通过开展“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开展5年制贯通培养试点、开办普职融通实验班和改革职业教育招生相关政策等措施,积极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青岛开展“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是指选拔部分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试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经转段测试考核合格后进入对应的本科高校学习4年。
  7年学习期间,由参与试点的本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筹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青岛市自2014年开展该项试点工作,试点范围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参与“3+4”试点的中职学校达到11所,本科院校6所,试点专业14个,招生计划760人。
  开展5年制贯通培养试点。为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适应青岛市产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提升的需要,2016年度,青岛市教育局联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15个中等职业学校的24个专业开展5年制贯通培养试点,试点规模为1200人。试点采取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加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二级学院牌子,首批试点采用“三二连读”计划,实施五年制贯通培养。
体验“工匠风采”
  塑造大国工匠,重在培育工匠精神。青岛市职业学校以立德树人,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体验“工匠风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今年5月,青岛市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举行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注重突出职业教育鲜活特点,展示青岛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活动周一方面通过讲述“职教故事”的形式,介绍从中等职业学校走出的岗位明星、创业明星和技术能手的成长经历,传递“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成长观、人才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吸引有关行业企业、社区居民参与,力争从不同视角关注职业教育,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岛市自2014年始开展“职教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着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截至目前,青岛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职学生达到中职在校生总数的60%,注册志愿者比例达到30%以上。2015年以来,全市共有2万多名中职学生参加了职教义工志愿活动,参加服务达4万多人次,为社区和企业送课300余节,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从2015年开始,青岛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学会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迈好人生第一步。截至目前,青岛市全部中职学校均参与体验活动,共开发100余门专业体验课程,接收2.8万余名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进行职业体验。
  王铨说,职业教育从工具属性转变到人的属性,从培养技能为主转变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从既关注学生就业到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青岛市职业教育正在创造职教育人新模式,也必将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