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体制改革,推动开放走向“深海”

——山东经济结构性改革调查与思考·关注开放发展(下)

2016-08-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代玲玲 赵洪杰

  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的山东经济,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深深融入全球经贸格局之中的“山东航船”,需要应变而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
  从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到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从力争国家级开放新平台再到山东自贸区申建创建,山东正在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道路上大胆探索、勇敢创新。
先行先试——
以体制高地带动开放高地

  “山东最大的优势在开放,山东的发展也得益于开放。”谈及我省对外开放发展,省商务厅副厅长闫兆万颇有感触。
  曾经有一段时期,山东在国家的开放布局中地位作用有所弱化。在闫兆万看来,先行先试,以体制高地带动开放高地,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大省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是山东以开放促发展的重要步骤。
  就在今年6月1日,300余件国内邮件在威海国际物流园EMS分拨中心顺利通关后发往韩国,全国首条中韩海运EMS速递邮路进出口业务全面开通。
  一年前,中韩自贸区的正式签署,将这座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城市推到山东新一轮开放前沿,威海成为首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开展经济合作,开创双边自贸区建设之先河。
  威海也因此肩负起国家战略使命,为两国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探路。不直接给“粮”给“钱”,而是赋予先行先试的“生产自主权”,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以其特殊的待遇道别传统模式。
  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促进中心项目促进部部长夏志成告诉记者,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给鲁韩贸易带来最直接的红利就是贸易规模的提升和广度的拓展,而要抓取这一红利,必须搭建更加快速的贸易通道。
  为此,山东大力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在沿海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全面推行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通关模式,口岸货物整体运转效率提高了30%-40%,查验费用节省50%。山东对韩贸易初步形成了以威海、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为枢纽的中韩“空运速度、海运成本”黄金通道。
  由此带动,在体制机制方面威海实现多项创新:威海与仁川市签署《消费者权益保护合作协议》,建立消费者维权联盟,这是我国同其他国家第一个城市间消费维权合作组织,并在全省率先启动政府承担口岸查验服务费试点。
  而在距离威海600多公里的另一座城市,一个悄然而至的决策规划,也将深刻改写这里的开放历史。
  今年5月16日,作为全国12个试点之一,济南成功入围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之一。综合试点试验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不超过2年时间的试点试验,在市场配置市场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闫兆万解读说:“这与之前上海、广州等自贸试验区自内而外,强调对标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不同,综合试点是自内而外,更强调内生动力,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广泛。”闫兆万认为,济南可以重点探索具备全国性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及经验,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
  不独济南,去年以来,我省先后争取青岛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威海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烟台建设中韩产业园,并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创建、争取临沂商城开展市场采购试点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闫兆万透露,我省将力争通过这些国家级的开放平台、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引领发展,通过以点带面开创山东开放发展新局面,以体制高地建设带动沿海开放高地建设。
内外联动——
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

  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如果说一个轮子是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另一个轮子无疑就是“一带一路”。
  日前,济南海关公布山东外贸最新数据,尽管从全国看进出口依然呈现双降态势,但上半年我省外贸实现逆势增长。
  与欧美等传统市场需求萎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成效显著。上半年,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增长6.4%,高出全省增幅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1.5%;“一带一路”工程市场,同比增长35.9%,高出全省增幅27.1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鲁企踏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靖海集团积极拓展海外作业渔场,扩大水产品深加工合作,在印尼建设远洋渔业综合园区;华岳集团结合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在柬埔寨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把企业做大、产业做绿……山东的企业和产业格局也因此改变。
  “一带一路”为我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走向世界、推进双向开放创造了新的国际机遇。但目前我省在对接“一带一路”方面,尚存一些短板制约:比如开放度不高,我省外贸依存度仅为28.6%,远低于全国41.5%的平均水平,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配套,从国际航线看,我省开通了26条,严重落后于国内同类省份,现代物流业与港口、区位优势还不相匹配等。
  在诸多挑战面前,优势仍有很多。省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梁文跃认为,山东无论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处于枢纽位置,下一步我省将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依托新欧亚大陆桥,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开放陆海大通道建设。要做出山东的特色,比如大力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东亚畜牧产品交易平台建设等,推进一批港口、机场、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打造连接世界的立体通道。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提醒,“开放型经济并非只有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对山东也有特殊价值。”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稳步推进,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跃升为开放新前沿,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他建议,山东应找准与西部地区在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性,抓住合作切入点,促进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开发合作,合作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东部与西部互动、沿海和沿边互动合作典范,搭建我省在西部地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平台。同时,要加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的融合互动。
营商环境——
为高水平开放创造条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一流的营商环境作支撑。
  金融体系开放是最关键的突破口。省商务厅委托第三方调查显示:外向型企业对山东“整体融资便利性”的满意度只有68%,
属于满意度偏低的一项,普遍反映融资时面临着传统信贷融资受阻、投资机构等股权投资接触难等问题,制约着山东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去年7月,中科盛创(青岛)电器公司在我省率先拿到跨境人民币贷款。“我们通过青岛银行从韩国韩亚银行跨境贷200万,为期两个月,利率比境内银行低款。”中科盛创相关负责人介绍,贷款到账时间快也是他们向韩国银行跨境贷款的原因,“大概半月就全部到账了”。
  中科盛创能舍“近”求“远”,是因为去年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允许境内企业从韩国银行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的试点地区。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体制改革所所长吴军说,推进金融业等服务业开放,可以为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创造良好环境。
  “依托韩中FTA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山东可以申请建立韩国资本市场开放特区,而这并非没有先例可循:香港—深圳前海和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都是人民币资本开放特区。”韩国金融投资协会国际调查组长任炳翼建议道。
  随着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显著。一些外资企业和商会跟我们说,缺少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是目前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问题上,青岛中德产业园的做法给人启发。他们成立我省第一家知识产权仲裁院,聘任了包括多位德国籍仲裁员。同时,作为青岛市中院的派出机构,去年山东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在此诞生,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 “三审合一”,目前已多次开庭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
  去年,澳大利亚一家国际知名锯机企业,因怀疑我省一家机械企业生产制造与他们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诉诸于法律程序,青岛中院中德生态园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以国际接轨的法治办法,妥善处理了这个纠纷。
  不仅如此,青岛中院、青岛仲裁委员会和中德生态园管委会三方共同成立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中心,为我省打造国际化的产权保护环境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网上审批和政务服务平台,是提高效能、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但采访中,一些外资企业跟我们说,很多市、县两级的行政审批系统事项名称不同、流程标准不同,对企业办事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记者了解到,省、市、县三级不同部门都有自己的平台,互相之间不联不通,办事效率大打折扣。省编办主任刘维寅说,我省今年下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10月底前完成省与市、县(市、区)互联互通任务并组织试运行,12月底前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将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