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设文化精准扶贫“地图”

助力办好6件实事实施9项工程

2016-06-17 作者: 于国鹏 孙先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孙先凯
  
  1张全省文化精准扶贫数字化地图,清晰标注、显示贫困村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为文化精准扶贫导航。这正是我省实施“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的“1”,另外,“6”即办好6件实事,“9”则是实施9项工程。
  6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我省实施“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省级财政3年计划投入约7.8亿元,确保在2018年前,全省7005个贫困村实现“四个全面覆盖”,即村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村村建起文体广场、村村组建秧歌队(或群众业余文化团队)、村村实现一年一场戏。
扶贫导航地图
每村采集101项数据

  根据6月3日正式公布的《山东省“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将在省文化厅官方网站建设这张全省文化精准扶贫地图。地图涵盖全省17个市、129个县区的7005个贫困村,每村采集101项数据。相关数据将依据扶贫进程动态呈现。今年6月底前,实现上线试运行。8月底前,初步实现数据自动生成分析。
  这张地图将做到“四个标注”。标位置,标注贫困村地理位置,实现可查询、可导航。标资源,标注贫困村及贫困村周边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非遗项目、文化院团等文化资源。标需求,标注贫困村现有文化基础条件、文化需求项目。标进度,标注每个贫困村文化扶贫工作进度情况。在此基础上实现点、线、面和动态的数据自动生成分析,为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张扶贫地图的精准导航下,将办好6件实事,包括贫困村文化设备购置补助、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补助、基层视障数字阅览室服务站点建设、向贫困村及贫困地区福利机构送演出活动、支持贫困村文化活动建设、为贫困村配备便携式拉杆音响。
  同时,实施9项工程,分别包括公共文化扶贫、非遗传承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文化惠民扶贫、文化人才扶贫、乡村儒学扶贫、艺术创作扶贫、市场服务扶贫、国际合作扶贫。
6件实事与基层文化需求相结合
  近日,一场“精准扶贫奔小康文艺汇演”在省定贫困村莒县峤山镇古乍石村举行,该村及周边村庄近千名群众观看了演出。这场送到边远山区的文艺演出,有歌曲,有舞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身边的人登台演出”、“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等方式,展现社会新风和时代新貌,赢得观众阵阵热烈掌声。
  重点倾斜向贫困村及贫困地区福利机构送演出活动,正是我省“169”文化精准扶贫行动的“6件实事”之一。今年,我省计划落实资金1200万元,其中,800万元向省级艺术表演团体购买公益演出400场,面向全省农村演出,贫困村演出占比不低于60%;400万元向省级艺术表演团体购买公益演出约200场,面向儿童福利院、乡镇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等社会福利机构演出,并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在今年的基数上,2017年、2018年还将争取增加公益演出场次。
  我省文化精准扶贫着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文化精准扶贫与省定专项扶贫工作相结合、与基层文化需求相结合、与各地探索创新相结合、与各项文化工作相结合。这种结合正是通过“6件实事”、“9项工程”体现出来的。
  比如,我省将加强贫困村文化设备购置。在2015年补助608个省派第一书记帮包村的基础上,2016年争取彩票公益金9350万元,对1870个贫困村每村补助5万元,购置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所需书橱、乐器、演出服、道具、电脑等设备。其他4327个贫困村,补助分别在2017年、2018年完成。
  其中,贫困地区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设将获得优先补助,“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2016年,面向全省58个财政困难县和沂蒙革命老区县,完成10000个村每村补助1万元的任务。今年10月底前,完成第一批拨付补助任务。
“富脑袋”和“富口袋”同时抓
  《“孝文化”全国漫画大赛作品集》、《孝文化电影推荐名录》、《孝老爱亲演唱材料集》等几本小册子,日前由临沂市文广新局编印推出。这些小册子是为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配合临沂市开展的“孝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而编辑的。小册子收录的内容,比如柳琴小戏《婆婆也是妈》、山东快书《孝子亲》等,都是当地剧团演出的剧目。这些剧目以文化人、以戏化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发展力量。
  临沂市有省定贫困村(库区村)992个。临沂市文广新局局长曹首娟介绍,当地文化精准扶贫主要探索“富脑袋”和“富口袋”同时抓的做法,“通过推进非遗项目保护生产产业化,举办各类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扶持带动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户,非遗项目开发生产成为致富一方的主导产业。”
  据悉,莒南县石雕石刻出口产品已发展到3000多个品种,临沭县草柳编工艺品年产值达16亿元,郯城县中国结产业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非遗+电商”模式也获得青睐,临沭县白旄镇成为知名的柳编“淘宝村”,费县非遗传承人卞成飞“沂蒙手绣香荷包”天猫网店,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以来,我省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阵地创新建设“尼山书院”、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建设乡村(社区)儒学讲堂,越来越多的基层百姓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民风民俗。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儒学讲堂近7000个。
  据介绍,今年,我省乡村儒学扶贫工程将对107个贫困村进行乡村儒学建设重点扶持。通过组织乡村儒学讲堂师资派驻授课,借助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贫困村直播国学公开课,为贫困村配备乡村儒学资料等方式,丰富乡村儒学扶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