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文登区帮扶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大学生村官的“结”与“解”

2016-06-01 作者: 任松高 彭辉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任松高 彭辉 
  本报通讯员 王波 张小寒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想融入想成长,却曾一度被贴上“编外”的身份标签;他们有朝气有梦想,却常常面临“有知识无经验”的行动尴尬;他们将青春和汗水抛洒在农村,却难免遭遇“是去是留”的选择困惑。
  摸清他们的“结”,更要给出更多的“解”。文登区千方百计让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个帮带”留得住
  去年大学毕业的宋莎莎是文登区泽库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工作棘手,让初入社会的她陷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收入微薄是一方面,主要是觉得自己没编制,是个‘外人’。”宋莎莎一度非常迷茫。
  “大学生村官都是刚从大学迈入社会的年轻人,相比物质,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补给。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名大学生村官都能在文登农村工作中成长,并收获成长带来的幸福感。”文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于丰说,建立“三个帮带”就是要打通为大学生村官输入营养的“脐带”。
  在“三帮带”机制中,文登专门成立大学生村官党支部,聚焦精神引领和困难解决,“帮带”大学生村官建立归属感;组织新老大学生村官“牵手”,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帮带”大学生村官建立融入感;安排一名党政班子成员、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村工作片片长和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与一名大学生村官结对,从帮助理顺工作思路、手把手传授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三对一重点“帮带”成长感。
  在了解到宋莎莎对自己的村官角色价值存在困惑后,镇党政班子成员“帮带”吴超带宋莎莎走访了大学生村官高杰曾工作过的小观镇紫草泊村,在那里,高杰曾带领800多户菜农依靠有机韭菜走上生态农业致富路。“我看到了高杰栽种的梦想,也看到了一个大学生村官对一个村带来的影响,我又鼓起了勇气。”宋莎莎说。
  2013年以来,文登共有160多名党政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工作片片长、村党支部书记参与“帮带”,帮助和带动40多名大学生村官,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各方面实际问题500多个,群体任期在岗率达100%。
搭建舞台干得好
  在小观镇二王家村见到大学生村官邵春玥时,大学生的固有形象被“颠覆”了:脚蹬沾满泥沙的旧布鞋,裤腿挽到小腿,正低头仔细查看着刚收获上岸的牡蛎。除了大学生村官,邵春玥的另一身份是二王家村牡蛎网店创办人。
  “不管是从队伍建设考虑,还是从参与主体的意愿出发,农村都是大学生村官最好的成长舞台,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登台搭好扶梯。”于丰说。文登区整合各种资源,为大学生村官搭建舞台,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参与镇级重点工作,进行多岗位轮岗锻炼,跨镇学习调研等。
  邵春玥通过参加过区里组织的创业培训班、电商培训班掌握了电商知识,在今年初创办起“海生万象”淘宝店,巴掌大的二王家村牡蛎卖到近20元的单价,为牡蛎销售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邵春玥并非孤例。在米山镇西铺头村做大学生村官期间,赵峰承包了村里两亩蓝莓试验田,以实打实的收益带动村民新上30多亩蓝莓。在宋村镇台上村做大学生村官期间,李前前利用自己在大学办过校报的经验为村里办起了“村报”,把农资辨假、新农合政策、土地流转法规等涉农信息“说”给村民听。
  脱下皮鞋,换上布鞋,一大批文登大学生村官从机关办公室里走出来,深入农村百姓,走进乡野田间,收获着不一样的智慧、喜悦和阅历,也为乡村带来新的活力。去年以来,在岗的28名大学生村官参与了25个村的环境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重点工作,协助镇村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助推精准扶贫项目5个,带领1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
拓宽出路流得动
  “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曾是文登的大学生村官。”2013年,高杰考入财政部国家农发办,成为一名国家干部,2015年作为部委优秀青年干部被组织选派到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横冲村任第一书记。
  在2013年我省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两年期满录为选调生政策之前,“出路”曾是大学生村官的群体迷茫。对此,文登区努力为大学生村官谋求出路、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及时为他们提供各类招考政策和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选调生及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成长铺路架桥,消除后顾之忧。
  “大学生村官们从毕业就扎根基层,熟悉了机关生活准则,具备了一定公务素养,因此在村官流动方面我们采取统筹兼顾,因人制宜的方式。”文登区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志愿在农村基层一线服务的,依托“两委”换届等时机,给他们位子,鼓励他们积极作为;对于志愿在机关事业单位发展的,通过定向招录,加大企事业单位向大学生村官倾斜的力度,做到有序分流,确保大学生村官队伍稳定。
  自2009年选聘大学生村官以来,全区累计招录大学生村官114名,流出86名,其中考取机关事业单位82人,国企录用1人,自主创业择业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