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教师当智库为社会育才建电商基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服务社会促双赢

2016-04-13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媛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超过95%,地方高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准确定位、依托地方找到特色办学的出路,是很多学校没有解决的问题。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通过多年摸索,通过三点支撑走出了一条服务社会又促进自身的双赢之路。
立足区域实际
做好“微型智库”

  青岛是个外向型经济城市,全市GDP对进出口的依存度超过60%。对于青岛来说,外贸行业如何转型,可以说是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青岛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在深入探索的同时,积极在借助社会智库进行构架。经过竞争,去年1月,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成功中标青岛市发改委“十三五”重大课题——《青岛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研究》。学院课题组工作人员在研究中提出了青岛市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其中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两项成果获得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成为青岛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主体内容,对最终促成青岛市获批全国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前期有几个方向的构想,但是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做的这个研究,立足现实,非常接地气,又切中要害,高屋建瓴,谋划长远。”青岛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牵头做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研究的教师,已成为他们的“编外专家”。
  学院还承担了李沧区“十三五”电商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受临沂商城管委会委托,完成了《临沂商城改革发展白皮书》的编制;受省商务厅委托,承担了我省“一圈一带”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参与了我省商务事业、商贸流通、跨境电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除了理论研究,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还非常注重应用实践,自我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地”。去年6月,该学院与李沧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个合作项目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已投入运行,预计将年增加李沧区进出口额3亿美元。
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行业发展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有着30多年的职业资格培训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目前建有山东报关培训基地、国际货运代理培训基地、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山东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18个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常年为滨州、枣庄、济宁、泰安等9个地市商务局和青海省商务厅、海北州经商委开展外贸业务培训;还承担了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证、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人上岗证等的考前培训。
  去年,该学院受山东省商务厅、省人社厅委托,举办了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培训班;受省商务厅委托,为全省10个地市40多个县区开展山东省农村电子商务“百县万人”创业培训演讲活动。
  此外,该院还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去的海外培训的13个试点单位之一,承担了2015年苏丹棉花技术海外培训班,为我国今后开展海外援外培训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也为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战略培训了人才。
  今年,该学院还将举办18期培训班,其中包括部长级项目“加勒比国家经贸部长研讨班”。援外项目促进了山东省与受援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为国家经济合作战略和山东省经济长远发展打好了前站。
  在社会服务的同时学院也增强了自身的职业教育能力。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被推选为2016年“第四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承办单位,使学院成为继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之后的第四所承办院校,为国内高职院校首家。
创新模式
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不是个新课题,教育部在今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创新的重要性。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与李沧区政府合作的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正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借助政府力量将其扩展至行业的一个平台。
  基地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入住300名学生,为50余家企业提供跨境电商代运营服务,内有校友企业投资设立的山东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山东山猫”和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窗口“兴隆沧”。“一平台、一窗口”将信息流、商品流、物流及金融流形成闭环,为入驻企业开展相关服务。
  基地的建立,可以发挥学院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外语方面的专业优势,发挥几千家校友企业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资金和资源的平台支持,为电商企业、传统外贸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院长刁建东说:“在政府、学校、企业合作中,我们既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也发展了自己,开拓了我们的办学思路,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社会的平台上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学院也获得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