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农业接轨旅游业乡村引来城里人

雪野旅游区村民添了新福利

2016-04-05 作者: 于向阳 来源: 大众日报
  聚焦农业现代化
  □于向阳 报道   胡多罗村中药材展览室陈列着75种当地的特色药材。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新锐大众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在网页中打开并下载,即可轻松安装。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杜娜 朱虹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富家庄村村民张永花早早地出了门,朝自己农田走去。不同的是,那里已被开发为富甲庄园精品采摘园,她那片原本种花生、种地瓜的贫瘠山地,已种上了蓝莓、红肉苹果、矮枝樱桃等珍稀水果。每到节假日,总能吸引很多城里人来采摘游玩。在雪野,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张永花一样,享受着农业融入旅游业带来的新福利。
三跨产业成就精品采摘园
  “雪野绿道串连起了不少旅游景点,人气绝对不成问题。”3月9日,站在一排排温室大棚前,看着正在不断建设完善的富甲庄园,总经理房增利信心满满。
  房增利靠建筑起家,与钢筋水泥打了一辈子交道,在济南、德州等地承包工程,积累了些资金。去年,雪野区建成了一条200公里的环山绿道,方便了祖祖辈辈出不来山的村民们的出行。当区里提出农业融入旅游业带动群众致富时,他将眼光投向了黄土地,决心改行当“农民”。
  房增利看中了雪野绿道带来的人气,几经衡量后,将采摘园地址选在了富家庄村。要做就要做精品采摘园,这是房增利给富甲庄园的定位。庄园占地面积53.68公顷,种植樱桃、油桃、苹果、蓝莓、草莓、山楂、桑葚等十几种水果,每一种都是精选的优良品种。“比如这个红肉苹果,是从济南引进的,浓酸浓甜,果肉玫瑰红,光树苗每株就比普通苹果苗贵80%。”谈起庄园里的水果,房增利如数家珍。
  品种是最优的,种植管理也要用最好的。以往农民种地靠经验,房增利却从山东农业大学请来教授给自己“把脉”。苹果、梨、板栗等苗木,全部使用矮化密植栽培,苗木最高不过一米半,方便游客进园采摘。他还采用了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既节约用水,又提高肥料利用率。
  当农场主不过瘾,房增利还跨界,做起了游乐场场主。在富甲庄园北区,有一片迷你滑雪场,还有动物逗乐区。游客在采摘区享受一番田园乐趣后,还可以带着孩子滑滑雪或者喂养一下小动物。
  “一年四季,有的吃,有的玩。”房增利三跨产业,正在将富甲庄园打造成莱芜独一无二的精品采摘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以前,村民张永花一年的收入不足2000元,还得供两个女儿上学,每天都得为钱犯愁。“土地租金900多元,打工还能挣9000多元,打工一年比种五年地都强!”张永花掰着手指头算着,脸上早已乐开了花。
荒坡上造出个乡村游景点
  走进雪野镇王老村,四面环山中,一座座灰白相间的别墅映入眼帘。这一排排别墅不仅是王老村村民的住宅房,更是一个个农家乐接待中心。
  王老村背靠通天峪生态旅游度假区,耕地面积少,山场面积大,人均七分地,种植生姜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通天峪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大力开发,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休闲垂钓。干了30多年的老支书魏振龙敏锐地感受到了村庄发展的大好机会,“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在这吃,在这住,买咱的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增收。”
  为达到既能居住又能经营农家乐的条件,王老村靠着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在旧村改造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规划。魏振龙带村民们去四川、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请省里专家对村庄面貌进行整体规划,并率先建成了一个日处理污水6吨的污水处理站,彻底改变了落后山村的旧貌。
  村庄环境变美了,游客接踵而至,为提升接待水平,去年,村里成立了农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定价,调度安排游客接待,并成立了农产品销售推介中心。
  贾新玲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39户农户之一。自去年6月到春节前,她家接待了五六批游客,青岛、北京、临沂等地的都有。“一个铺位一晚30块钱,有的一来住半个多月,”精打细算的贾新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加上吃饭,一年多挣了两三千块钱呢。”目前,合作社的农户达到53户。
  “农家乐很好,但要想长远发展,单靠着村自己的能力可不行。”魏书记和大家伙商量,积极寻找能帮助村里发展的合作伙伴,“不能怕让人管理!”很快,来自济南的一家银行决定在村里投资,建一个休闲养老中心。村里有加工糖姜片的传统,魏振龙把这门技术重拾起来,让村民地里的生姜变成旅游特色产品姜片,还要把王老村打造成一个乐趣独特的乡村游乐园。 
  记者看到,村里的水坝、河道正在进行改造,打造沙滩摸鱼、河道漂流的嬉戏区,流转部分土地打造耕作乐园,届时游客们可以扛着锄头去挖土豆、挖地瓜,享受田园乐趣。
小山村中药材卖进北京
  雪野镇胡多罗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中药材收购村,村民们一直有收购中药材的传统。村民王德东从事中药材收购30多年了,自从把商品信息传到了农家特产网,他越来越尝到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全国各地的人给我打电话,买家明显增多了,去年最大的一单卖了6吨柴胡。”
  王德东从15岁开始从事中药材买卖,是村里的药材收购大户。王德东说,以前他们需要自己开车到淄博、济南等地打听信息,哪个厂家需要药材,啥药材好卖。回到村里收购到药材后,再自己开车把货运给买家,十分辛苦。2012年,为推介优质的生态农产品,助推当地旅游业发展,雪野镇主办了“农家特产网”,在每个村都设置了管理员,登记特色农产品信息,面向全国推广当地农产品。村里还专门建成了一个中药材展览室,里面陈列着75种当地的特色药材。
  如今,管理员将中草药的信息发到网上后,王德东不用出门,拿着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药材卖到全国各地了,“咱当地产的远志,都卖到北京同仁堂了。”
  名气大了之后,游客们慕名而至。去年,一位游客来到村里,说起他在医院看病,医生给开的方子中有一味中药很稀少,跑遍了多家药店都没有买到。没想到这种稀缺的中药在胡多罗村却十分常见,买下之后这位游客连说感谢。
  村两委成员由此也受到启发,他们和村民们商量后决定,围绕本村的中药材特色产业研发特色“药膳食品”,请老中医给游客免费坐诊,开发带动中药特色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