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三文鱼、鳕鱼今年将在黄海安家

黄海冷水团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6-03-08 作者: 董卿 从春龙 张健 来源: 大众日报
  ▲正在改造的“万泽丰3号”养殖工船。(资料片)
核心提示
  三文鱼(大西洋鲑)、鳕鱼、硬头鳟等高品质鱼类,一般都生活在高纬度的冷水中。我国夏季近岸和上层海水温度过高,离岸冷水鱼养殖一直成为无法克服度夏的难题。而它们今年即将在日照以东的黄海海域安家,最早明年下半年就能摆上市民餐桌。
  能在黄海养殖深海冷水鱼,归功于对黄海冷水团的创新利用。黄海冷水团,位于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只显现于夏半年,主要物征是显著低温(4.6℃—9.3℃),这也成为黄海夏季的重要水文特征。7—8月,冷水团达鼎盛期,9月以后逐渐消失。利用黄海冷水团的设想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如今,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 本报记者 董 卿 从春龙 张健
    本报通讯员 黄西明


下半年就可上船养鱼
  “养殖工船的改造方案已经完成了,是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共同设计的。报批手续完成后,马上可以开工改造了。陆基工作母港也已完成改造方案,正在加紧施工。”2月24日,日照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告诉记者。
  繁育工作也进展顺利。先期从美国引进的7万粒全雌硬头鳟受精卵和5万粒三倍体虹鳟受精卵也已经在临朐孵化成功,长势良好,体长已经达到5厘米。
  下一步,还将利用日照水库附近的地下水及日照水库夏季库存冷水资源,建设冷水鱼类淡水阶段苗种繁育基地,并在虎山渔港建设淡海水过渡暂养基地,预算资金3500万元已到位。厂房设计和场地已经完成平整,马上就要开工。日照水库繁育基地预计5月份即可建设完成。
  日照万泽丰现代渔业示范项目是我省海上粮仓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由省海洋与渔业厅牵头,中国海洋大学协议技术支持,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项目一期投资计划7.6亿元。项目陆上基地位于龙王河口,海上基地分别位于岚山区虎山镇东部的人民渔礁规划区和前三岛东部的黄海冷水团规划区。
  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这些鱼苗将跟随养殖工船下海,到达黄海冷水团附近进行养殖。这些习惯了高纬度冷水的鱼类,将开始吞吐黄海底层的“冷水”。
让鱼儿住进“空调房”
  高勤峰,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也是该项目的专家团组成员。为了项目顺利进行,他近期多次到日照进行指导。
  “黄海冷水团大约有13万平方公里,夏季底层水温低于10度,这个项目正是利用这一难得的冷水资源开展高值、绿色、冷水鱼类的规模化养殖。”高勤峰说,黄海冷水团有其复杂的成因。它是由冬季进入黄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而成,并因海面的冷却作用而下沉到深底层,冬季呈垂直均匀状态。春末以后,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再加上降水、河水补给,使得上层海水的密度变小,上下分层。下层水仍保持其低温、高盐特性,因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冷水团。一般七八月冷水团达鼎盛期,9月以后,随垂直混合逐渐加深而消失。
  高勤峰告诉记者,利用冷水团养殖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养殖工船,也就是正在改造的“万泽丰3号”。夏天的时候,将工船停在冷水团上方,从底层冷水团抽水,进行流水养殖,从而帮助这些冷水鱼顺利度夏。在水温较低的其他季节停止抽水或移至近岸海域养殖。
  还有一种方式是用网箱。一种是升降式网箱,利用压载仓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深,从而选择合适的水温,让鱼儿度夏。另一种是直筒式,或称为跃层式网箱,这种网箱可以将冷水鱼与常温鱼类混养,提高利用率。
  记者了解到,现在我国也有冷水鱼养殖,都要用人工降温的方式,一来耗费能源特别严重,二来不适合大规模养殖。而利用天然的冷水团,可谓“绿色养殖”的典范。
建国初就已关注冷水团
  “其实对于黄海冷水团的研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的文献中就能查到。但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还没有加以利用的设想。”高勤峰说,真正系统提出对黄海冷水团进行利用的是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董双林。“这一想法非常大胆,在中低纬度大洋里养殖高纬度的冷水鱼,很多人觉得有点天方夜谭。”
  无数海洋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系统研究,利用冷水团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2015年5月11日,省海洋与渔业厅在中国海洋大学组织召开黄海冷水团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开展离岸绿色养殖工程的必要性、黄海冷水团的水温和溶解氧情况、高价值海洋冷水鱼类、冷水团绿色养鱼模式、离岸绿色养殖工程实施路线图、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从2015年8月到11月,专家组每月对冷水团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测定了冷水团的边界变动以及温度等水文条件的变化规模,为养殖模式的确定提供了水文学依据,并据此申请了相关养殖模式专利。
  高勤峰认为,目前冷水团养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但还需要结合产业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万泽丰项目成功后,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到2025年前后使其发展成为设施先进、产品绿色、无环境污染、预计将形成500亿元至1000亿元的现代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