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广角

关闭资源枯竭型矿井最重要的是解决“人往哪去、钱从哪来”

退出机制不健全成衰老矿井处置难点

2016-02-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左丰岐 
   通讯员 吴玉华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人往哪去、钱从哪来’的问题。”近日,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谈及眼下舆论较为关注的煤炭去产能问题时表示,兖矿集团有6处资源枯竭型矿井将关闭退出,同时也面临着衰老矿井退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也成为处置僵尸企业的主要难题。
  山东省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煤炭企业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开采,各省管煤炭企业普遍缺乏优质后备资源,转型升级乏力,历史包袱沉重。目前,省内可采煤炭资源日趋枯竭。截至2015年底,省管煤炭企业在省内剩余可采储量不足30亿吨,按照现有产量规模测算,综合考虑村庄建筑物压煤、受水威胁等矿井灾害影响,10年内省管煤炭企业省内矿井将面临资源枯竭,涉及职工家属约150万人。
  同时,我省煤炭企业还背负着企业办社会的沉重包袱。目前,除山东能源集团所属淄矿集团的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了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外,其他省管煤炭企业的“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只部分移交或全部没有移交。并且现有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乏力。从电力产业方面来看,省管煤炭企业现有综合利用电厂中,除兖矿集团赵楼煤矿电厂装机容量达到国家最新规定的300MW外,其他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均远远低于国家最新规定的300MW。从煤化工产业方面来看,由于省管煤炭企业均从事传统的煤化工初级加工,产业附加值低,污染重、效益差。从电解铝产业方面来看,山东能源集团电解铝企业已破产清算,兖矿集团电解铝企业处于维持运营状态。
  “当前,省管煤炭企业要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实现由粗放、高耗、低效发展向集约、安全、低碳、高效、生态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由煤炭开采单一性发展向资源深度开发、多元综合高效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由生产扩张型向贸易经营型转型升级,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的智能型、智慧型企业转型升级。”李希勇认为困境中的煤炭行业,必须转型升级发展才有出路。
  针对当前煤炭行业遇到的困难和转型需要,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支持推动煤炭行业脱困转型。首先是在煤炭企业转型方面,制定支持煤炭企业转型、“三供一业”移交及职工安置政策,帮助煤炭企业扭亏脱困。其次是在产业转移方面,支持省内资源衰老矿井和过剩产能资产、人员向西部转移。第三是在产业转型方面,支持煤炭企业发展现代煤化工、电力等替代产业,制定现有综合利用电厂“关小上大”的优惠政策。在产业升级方面,加大对煤炭行业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智能矿山、绿色矿山、高效采掘、建筑物下煤炭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产业项目。允许设立矿山转产发展基金,作为矿山转产发展基金,专门用于矿山进入枯竭期后的职工安置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