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

用科技擦亮山东食用菌产业品牌

2016-0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万鲁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兼任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食用菌分团成员,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兼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微生物学会和山东省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食用菌及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2009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于2013年8月启动,设6个岗位专家,4个试验站。
  近年来,山东发展成全国食用菌生产规模第一大省,其中科技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据统计,全省食用菌年产量达360多万吨,年产值200多亿元,菇农人均年收入1.2万元,其产量产值指标均居全国首位。食用菌已成为我省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的第六大类农产品。
  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万鲁长介绍,目前我省食用菌产业中常规设施栽培与工厂化生产方式并存,传统大宗菇类优质品种与珍稀高档菇类共同发展,同时也存在工厂化和轻简化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有待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滞后、产后加工缺乏技术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2013年8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正式启动。
  我省食用菌产业体系针对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设置了遗传育种、栽培与设施、质量控制、病虫害防控、产后加工和产业经济共6个岗位方向,在济宁、临沂、烟台及济南设立4处综合试验站,重点突破我省食用菌产业或区域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研发成果共享,科技引领支撑和创新驱动力不断提高。
  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开展了全省范围内及贵州、青海、重庆、吉林等省市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调查,持续强化协同创新,形成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共制定食用菌技术标准17项,其中国家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83篇,其中SCI收录10篇,编著专业书籍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申请专利1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1项,鉴定(评价、验收)成果3项,向农业部、省农业厅主推技术5项,提交产业调研报告和技术意见书9篇,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登记保藏相关微生物菌株8株。
  食用菌团队扎实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基地建设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助推山东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以节能、省工、低成本、增效、实用、易推广为原则,研究山东省食用菌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构建示范轻简化高效栽培模式,优化菇房结构和设施条件。研发了“食用菌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等一批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其中2项被推荐为农业部主推技术。创新推广了10余种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核心示范区28个,核心示范大棚611个,辐射带动周边大棚7356个。核心区单个大棚(菇房)收入平均增加2万元以上,较项目实施前平均提高80%以上。核心示范区总产值达到5100万元,效益提高83.8%。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实现产值4.02亿元,较技术推广前增加1.29亿元。
  创新团队先后到全省23家企业、合作社进行指导、交流,对各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热线、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技服务,而且还举办技术讲座、现场观摩会对食用菌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和种植户进行科技培训,参加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印发技术手册15000余份。同时,深入各地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和专业村、种植户进行现场指导,参加省农科院帮扶第一书记工作专家团到莒南等县50多个村进行食用菌技术服务活动,为村民讲课,进行现场指导,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创新团队在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政府、产业决策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参与产业开发、转型及规划论证,引导食用菌产业科学高效发展。各岗位专家调研分别向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省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委员会提交了“发展现代食用菌产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9份分析报告和技术意见书,向地市政府提交了调查报告和工作建议,为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