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辉煌十二五特刊

错位发展共建共享

莱芜:抢抓历史机遇 加快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

2015-1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主体工程开工。
  △今年5月1日起,济莱公交车开启“一卡通”时代。
  △2015济莱协作“鲁中论坛”隆重举行。
  △自2014年8月1日起,济莱通信资费调整,两地的长途费取消。莱芜市民闫先生看到当月话费单降了100多元后开心地笑了。
  △在济南举行的首届莱芜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百余特色农产品展销两旺。
  □亓兵
  
  2015年11月8日,莱芜市举行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仪式暨PPP项目合同签约仪式,标志着山财大莱芜校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莱芜校区的开工建设,是山东财经大学与莱芜市校地合作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标志着落实省委、省政府“省会城市群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步伐又取得了一项标志性成果。
  2013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动员大会,拉开了济莱协作区建设的序幕。济莱两市联合迅速成立了由两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济莱协作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高层定期协商对接机制,两市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进行对接,共同协商和决策重大事项的推进和落实。济莱两市设立了济莱联合办公室,抽调了精干力量开展联合办公。两年多来,联合办公室召集召开对接会议40余次,达成合作事项22项,协作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
  济莱两市相继启动了《济莱协作区“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水利、环保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推进两市战略规划统一。合理布置优化事关两市长远发展和大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推动两市重大布局统一。
  济莱协作区启动建设两年多来,莱芜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确定的“三个统一”、“五个同城化”的目标任务,按照“服务省会、开放合作、错位发展、主动融入”的思路和定位,深化研究,加快对接,积极作为,扎实推进,济莱协作区建设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发挥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先行示范区作用,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了经验。
◆成就篇
交通同城化迈出坚实步伐

  2014年1月1日,济莱城际快客正式开通。当天中午11点左右,马冬在济南南全福的家附近等到了到莱芜的城际快客。在这个家在济南、工作在莱芜的小伙看来,自己无疑是“城际交通公交化,班线客运同城化”的受益者,“之前,近40元的票价,遥远的乘车线路让我只能半月回一次家。”马冬说,现在,这像公交一样可以在站牌停靠的客车,让他能每周回家看看父母。
  济莱城际快客车内可以免费无线上网,全程3G视频监控。在莱芜市区设立了口镇、张家洼、市医院和莱芜火车站4个停靠点,在济南市区设立了全福立交桥西、工业南路西口、燕山立交桥东、省立医院东院和龙奥大厦5个停靠点。现如今,城际快客不仅加密了发车班次,单程票价由38元降低到20元,济莱高速限速提高了10公里/小时,快速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拉近了济南和莱芜之间的距离。
  2015年5月1日,济莱交通同城化建设又迈上了新台阶。济莱两市在莱芜公交综合枢纽举行公共交通一卡通暨济莱公交卡互联互通启动仪式。
  自5月1日起,济莱两市各自范围内的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实现一卡通用的同时,济莱公交卡实现一卡通用、互联互通,两市市民“手持一卡通、济莱轻松行”的愿望成为现实。
  一卡通的开通,实现了乘客购票、检票、计费、收费和统计的自动化管理,解决了公交卡不能通用、一人多卡、与济南不能互通等问题,使广大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轻松。济莱公交卡的互联互通,使两市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1+6”城市中第一个与济南实现公交卡互通的地市,再一次拉近了莱芜和省会济南的距离,推动两市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
通信同城化加快推进实施
  济南是全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对莱芜具有全方位的辐射带动作用。莱芜与济南空间相接、产业相连、文化相通、人缘相亲,作为“济莱协作区”建设内容之一的莱芜济南两地电视频道交叉落户工作,对于莱芜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两市间电视频道交叉落户属“先行先试”,在全省是第一次。2014年7月,莱芜科教频道和济南都市频道分别在对方落地开播,两市广播电视交叉落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两地通信取消长途费、漫游费,通信资费享受市话标准,为实现两地通信并网升级和一体化改造创造了条件。
户籍管理同城化工作稳步推进
  徐先生是济南市历下区人,长年在莱芜工作。去年,他的身份证丢失了。他来到莱芜市公安局莱城分局花园派出所户籍科。采照、上传照片、采集指纹等步骤后,仅仅10多分钟的时间,户籍科的民警就为徐先生办理好了身份证。并告诉他,40个工作日后就能过来领取。
  徐先生的户口所在地是济南,在以前,身份证丢失要补办的话,必须要回济南办理。而现在,他在莱芜就完成了身份证补办手续。
  为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莱协作区建设,推进济莱户政业务同城化,莱芜推行济莱居住证“一证通”制度。鉴于莱芜和济南人口信息不能共享,省公安厅搭建了调用信息的交换平台,增加了“异地审核签发”的功能模块,同时,指导两市分别对各自的人口信息系统进行改造。2014年5月10日,莱芜开始改造人口信息系统,5月28日,正式推出为济南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业务。
  实行两市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推行居住证“一证通”制度,实现两市居民自由流动问题,这是莱芜市公安局推行济莱协作区户籍同城化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在莱芜就业、居住的济南居民,符合条件的已全部发放居住证,享受与莱芜市居民同等待遇。
公共服务同城化实现突破
  过去,莱芜居民到济南看病住院后,需要患者先垫付费用,一星期后复印相关材料交到自己单位,单位再向医保可申请报销,医保科每1到2个月审核一次,审核通过后再将报销的费用给单位,单位再把钱给参保个人,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在两地间跑两趟,需要经过六七个环节,还需提供住院费用收据、住院病历复印件、住院费用明细汇总清单、身份证复印件、医保证复印件等各种证明材料,最后钱到手里大约得3个月左右的时间。
  2013年9月,莱芜与济南28家医院实现了异地就医和医保联网即时结算,在济南就医的莱芜参保市民就不用“跑腿报销”来回折腾了。同时,莱芜7家医疗机构与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省城知名医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此外,省政府批准设立山财大莱芜校区,济莱两市110所中小学组建了教育发展联盟,公共服务同城化实现新突破。
资源配置同城化有序推进
  济莱两市共同组建了物流发展联盟、旅游发展联盟、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旅游、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31家莱芜优质农产品专营店在济南开张运营,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5家农产品重点企业与济南超市进行了对接。
  莱芜市启动建设济莱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示范园,加强与济南相关产业的对接合作和转移承接;深化与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社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省科学院莱芜技术转移中心投入运行,莱芜在济南高新区建设研发基地,推进实施了一批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项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齐鲁证券、交通银行等多家驻济金融机构在莱芜设立分支机构,济莱同城清算系统正在加快推进。
  随着济莱协作区的加快建设,共融、共建、共享、共赢的“协作效应”正日益显现,莱芜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济莱协作区正成为莱芜吸纳聚集优质资源要素、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高位平台。
◆思想篇
服务群众——加快济莱协作区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协作区建设所以能快速推进,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拥护。在工作推进中,莱芜市始终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原则,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让百姓得到实惠。比如,在济莱两市通信同城取消长途漫游费上,尽管均摊到每个用户身上,节省的话费有限,但很好地拉近了济莱两市市民的心理距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济莱快客的开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两市的空间距离。徐此之外,济莱两市公交一卡通,济南旅游年卡在莱芜发售,让莱芜市民享受到了省城的公共服务。通过这些关系民生、惠及民生的小事,使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协作区带来的便利,为协作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合力推进——
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要保证

  建设全省区域一体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莱芜的光荣使命。
  莱芜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协作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报纸、电视开辟专栏等多种方式强化宣传引导,全市上下在推进协作区建设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强化调度考核,将济莱协作区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单位,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日常调度和督促落实,做到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年终总考核。莱芜市委书记王良、市政府市长王磊亲自召开调度会议,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和实地观摩。各级各部门立足部门职能,积极作为,有力推动了协作区建设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
转调升级——
加快协作区建设的重要动力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济莱协作区是对莱芜的厚爱,是莱芜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也是在新常态下,莱芜实现城市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
  在工作中,莱芜把济莱协作区建设作为莱芜转调发展的高位平台,借力省会城市优势,主动融入,主动对接,服务省会,错位发展。立足于莱芜山水生态和特色农产品,努力把莱芜打造成服务省会的菜园子和后花园。借力省会的科教人才优势,在济南高新区建立莱芜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山财大莱芜校区,实现莱芜本科院校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未来篇
完善顶层设计 推进产业融合

  今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莱芜市首家国家级园区,为加快济莱协作区建设又迈出坚实的一步。自高新区建区以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已建成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相继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55家,其中博士后工作站3家、院士工作站4家。高新区着力构建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相互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成为承接济莱产业融合的重要基地。
  按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部署要求,莱芜将加快推进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重点突破一批对“五个同城化”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继续深化一批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的重要事项,推动济莱协作深度融合发展。
  进一步完善济莱协作区建设推进机制。调整公布济莱协作区领导小组成员,召开第二次济莱协作区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对济莱协作区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安排和部署。推动莱芜五个区与济南相关县(市)开展结对子活动,从莱芜市直部门及各区抽调人员到济南市直部门及相关区(市)挂职学习,推动双方在文化、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双向交流,全方位深化两市合作。
  进一步加强完善顶层设计。尽快完成《济莱协作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交通、环保规划编制,启动空间发展、产业、旅游等专项规划。
  进一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投资和引领发展的重要先导作用,着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济莱城际铁路建设工作,编制完成济南至莱芜城际铁路预可研报告,确定济莱城际铁路线路方案,开展济莱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及其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将济莱城际铁路建设纳入省级战略层面主导推进。加快连接两市路网体系关键节点建设,启动S327临仲线莱芜市鹿野至章丘市射垛庄段改建工程,畅通莱芜雪野至济南南部的旅游通道。
  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紧紧扭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协作区建设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园区共建,加快济莱协作科技创新产业园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承接济南相关产业转移。加快济南高新区莱芜研发基地建设,推动莱芜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济莱银行间和企业间同城资金结算系统建设,推进金融同城化。
  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享。推进户籍同城化,实现“居住证一证通”。深化教育、就业、社保、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合作水平。
◆专家评论
济莱携手既重发展又惠民生

  两年多来,济莱协作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发挥出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笔者采访我省部分专家,他们认为济莱协作区建设为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积累了经验,顺应了两市人民的期盼,在各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在省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教授眼里,“济莱协作开局很好。交通、通信、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开始起步,为济莱两市带来了非常大的利好。”莱芜与济南地缘近,有天然的联系,区位优势明显,且愿意主动融入济南经济圈。“济莱协作区发展好了,对其他城市具有示范效应。”陈教授认为,伴随济莱协作区的纵深合作,必将迎来更多实质利好。未来的路线需要精心打造。“一个关键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源于科技,兴于金融。再一个是优化投资环境,建立透明公开的政府环境,让协作区成为能培育马化腾的腾讯、马云的阿里巴巴的土壤。”陈华透露,济南市发改委正在调研、研究“十三五”济莱协作区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起点要高、定位要准、加强顶层设计,要面向整个都市圈。
  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告诉笔者,把不同行政区划转化为功能区划,推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国内外都有成功的案例。两年多来,济南、莱芜两地围绕交通、通信、户籍、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同城发展”的道路,城际交通、通信并网、户籍同城等方面的功能对接实现了率先突破,取得了明显进展,给两地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下一步关键是要提高认识,破除“济莱同城化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壁垒,在顶层设计、战略层次上取得新的突破。以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研究发挥济南省会城市优势、整合莱芜资源的具体措施。把民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作为重点,拉近两城居民的心理距离。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佃利认为,当前,区域整体推进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省会城市群正是这一趋势的表现和推动者。济莱协作区的率先提出和推进,具有探索道路和创新样本的作用。两年多来,济莱协作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效斐然,关键是抓住了区域合作的关键,致力于消除行政区之间的制度隔阂,将体制机制作为突破口和工作的带动龙头。济莱协作区注重在制度上对接,并且加以强有力的政策执行保障,这对于推进区域合作将是很好的启示。当前区域合作首先是以政府强力推动为主要动力,因此济莱协作区的发展还需要两地政府进一步的政策创新、有效的政策落实,完善在两地之间制度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院院长高焕喜认为,济莱一体化首先是对莱芜市民带来方方面面的改善和推动。重要的是,济莱协作区建设势必会加快莱芜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推动莱芜的城市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发展一定要有产业支撑,莱芜目前正面临着产业急需升级换代的关口,出路很多,方法也不少,济莱协作区建设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