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洞子牌”淄砚,被授予“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称号

打响“淄砚”新文化名片

2015-08-05 作者: 程芃芃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安胜谋正在工作室制砚。
  阅读提示
  淄砚是中国名砚之一,因产于淄川而得名,有1300多年历史。砚石出自罗村镇洞子沟,源于汉,兴于宋,有“浮石有铜,足为地真,如金之声,如玉之润,研磨如锉,发墨如油,用手抚之,如婴之背”的特点,曾被苏东坡、米芾、陆游等名家做铭所赞。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马景阳

  安胜谋是淄博市淄砚协会会长,2014年10月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同年12月被评为中国制砚艺术大师。从业四十余年,作品在国内展览中屡获大奖,并被国内外大家收藏。7月31日,记者来到安胜谋的“砚缘斋”采访,这里的“洞子牌”淄砚,被授予“国之宝——中国十大名砚”称号。
承载千年历史文化
  陆机《文赋》有言:“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诗人陆游就曾称淄砚为“韫玉”。“党内一支笔,红色书法家”舒同也曾为淄砚作铭:“生齐鲁,若桐叶。临池比绿天,逸思出物外,伴诗书,春永在。”
  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台,向来是文人骚客行文创作必不可少的一宝,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淄砚”,兴盛于唐宋,宋朝时曾与端砚、歙砚、苴却砚一起,并列全国四大名砚。宋亡后一度沉默数百年,清代慢慢有了复盛之势。
  走进砚缘斋,在结构密致、尚黑细润的砚群沁染下,记者领略了淄砚的端庄大气。淄石坚润细腻、下墨爽利,为制砚良材,这里的作品采用淄川罗村洞子沟老坑之良才,依照自然石形,因才施艺,因势造砚,巧夺天工。作品雕琢细腻,扶之如膏,集众家所长,在传统制砚基础上吐故纳新,融入时代气息和本地文化元素,有强烈的文人色彩。
  其中,《鹏程万里》获2012年5月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喜上眉梢》获2012年10月“华光杯”全国工艺美术大赛金奖,《中华传承》和《齐风韶韵》获第22届省运会工艺美术大展金奖。从这些精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安胜谋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底。
  安胜谋自幼爱好美术,上世纪70年代进入砚界,1976年进淄川罗村镇砚台厂从事砚台设计制作。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制砚厂向日本出口的学生砚就有十几万方,且是淄博市第二个出口创汇企业,1983年厂子解散后,变成了现在的三四十家制砚作坊。
  他告诉记者,砚台是中国文房四宝中最具文化底蕴和艺术特性的一个品种,诗、书、画、印、雕刻、寓言、故事等艺术形式都可以在砚台上体现。一方好的砚台,不但要看它的实用性,更要看它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要具有观赏性和收藏性。
一个砚台一个故事
  罗村所产砚材为井下开采,呈黑色。罗村一带的淄石,结构密致,石质细润,硬度适中。砚材属粉沙质泥岩,所含矿物成分为显微晶质状方解石,褐灰色半透明状泥质物,次棱角状以石英为主的粉沙级矿物。偶含黄铁矿物质,有金星闪烁映日有辉。
  以淄石制砚,在安胜谋的砚缘斋,普渡众生的菩萨、吐云播雨的群龙、龙首麟尾的龟武、招财进宝的蟾蜍、仁义孔孟、鬼狐聊斋等题材的淄砚作品应有尽有,斋中观砚似赏画、参道,养眼养心,一个砚台一个故事。
  牧归砚,淄石色黑细腻,温润如玉,雕刻手法清新。借用砚中本身细腻玉质感来表现山清水秀的江南美景。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踏向归途,优美的笛声回荡山间,一副雅致的江南牧归图形象地呈于眼前。
  巨龙腾飞砚,利用黑色的厚重,雕刻腾飞的巨龙。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国的吉祥之物。雕刻代表国魂的腾飞巨龙,厚重之余还表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壮大。
  在这里,石材形状的天然特性被利用得淋漓尽致。例如知己砚,砚随形,以犀利简洁的刀法刻两个老翁在竹林里畅所欲言、把酒言欢,挚友知己之间坦荡开心之情跃然砚上。最大的亮点是以两老翁身后天然石形做层峦叠嶂的群山,来烘托山下竹林的人物,远与近,动与静,结合得相得益彰。
  砚缘斋的淄砚不是只有黑色,彩色的石材,安胜谋也根据它们的色彩纹理,巧妙地加以利用,显得更加逼真,亦能刻出有意象的佳作。寻隐者不遇砚,根据砚石色调表现砚台之上苍翠深山,砚台左侧古树下一老者正向一书童问话:“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正是此砚所刻之景对《寻隐者不遇》古诗的真实刻画。
传承与发展步履维艰
  2007年,淄博市淄砚协会成立,有66个会员,安胜谋当选会长。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并组织培训。安胜谋的女儿安红霞是协会理事,有很好的工笔画基础,这些年轻人已经成为淄砚的脊梁。
  虽然成立了淄砚协会,但淄砚制作人才队伍规模小的问题仍然是安胜谋的一块心病。他说,近来,随着淄石减少,技艺人才稀缺,淄砚的传承与发展之路步履维艰。现在罗村制砚的只有数家作坊,淄砚斋算是最大的,也只有50多人,且中老年人居多,年轻血液的补充不足成了严重的问题。
  淄砚寻求工艺人才非常困难。除石材不同外,镂雕和内凿的做工技巧更是独树一帜,只有淄砚一脉所传的手艺者才能做成地地道道的淄砚。“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城里发展,没人愿意留在镇上做淄砚。”几年来,也有不少年轻人在淄砚斋做过学徒,可做工苦,大都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
  复兴淄砚的工作得到了罗村镇党委的重视和支持。2000年,镇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并配备了相应人员,以淄砚斋为龙头,带动民间制艺作坊的发展,使那些当年因淄砚行业衰败而弃艺下煤井的艺人重新有了施展才能的场所。
  当下,淄砚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也得到了淄博市的重视。市委、市政府和市轻工行业协会大力支持,几年来,经常组织会员学习、参展、参加评比。2011年,还举办了第一届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今年将举办第二届。
  “小时候罗村镇家家有砚,从小喜欢,不忍看它消失。”安胜谋说,他要扮演好传承人的角色,培养淄砚工艺人才,整合资源,把千年的淄砚重新打响,把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做好做大。“淄砚有与端砚、歙砚一样好的砚材,完全可以进入新四大名砚之列,真正成为淄博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