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这里企业不良贷款率何以为零

◆沂源“生态+”加出“新高地”◆项目生态化,金融生态化,发展理念生态化

2015-06-21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任 鸣 张厚新 

  继2014年之后,今年第一季度,沂源县企业不良贷款率再次为“0”。
  从201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淄博唯一金融创新试点县,到2014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再到今天零不良贷款率,“山东屋脊”沂源,成了“金融生态高地”。
  新常态下,沂源这份答卷,尤为不易。
  “金融生态高地”怎么形成的?山东海达食品有限公司的故事,或许是一个答案。
  “关键时候,政府的引导、银行的出手,使企业起死回生,1000多名职工的饭碗也保住了。”拥有2亿元资产的公司虽已走上良性发展快车道,但董事长张新岭回想坎坷还是感慨不已。2011年,因受欧盟封关、禽流感等系列因素影响,食品行业的海达逼近破产。然而,沂源提出的工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让海达看到了希望。针对海达,当地引导落实银行贷款打包处理,让其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公司由县城退到鲁村镇老厂区,位于县城中心地带的原厂区,则建成商住综合体,巧妙实现“腾笼换鸟”。“退二进三”,海达一下子就拥有了资金支撑,其服务业和食品业相得益彰,又变身为全国唯一一家欧盟、美国等国注册的肉兔加工出口企业,重新成为银行优质客户。
  “没有发展理念的生态化,就没有项目的生态化;没有项目的生态化,就没有今天的金融生态环境。”沂源县委书记苏星说。“生态+”模式和理念,贯穿沂源发展方方面面。沂源“三创”项目,是“生态+”的精彩之笔。作为国家和省主体生态功能区,沂源对工业项目近乎苛刻。沂源专门制定了项目建设的标准:“三创”,即创新、创税、创收的项目。
  有这样一个“生态故事”:一位外地投资商找到县里,希望上马一个石化企业氯化装置产生副产品再提纯项目,投资上亿元,年创利税3000万元。这个项目,在当地能进工业前20强,可当年投产、当年创税。只要提供土地,项目即刻落地。县里当场就将这个市场需求很大、一本万利的项目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对生态环境有影响。仅去年一年,沂源就拒绝了28个这样的项目,总投资达50多亿元。“对高新产业项目我们敞开怀抱,对不符合生态要求的项目,即使创造再多的GDP,我们也坚决说不!”县长谭秀中说。
  项目生态化,归根结底需创新驱动。您见过“石头变棉衣”的技术么?鲁阳公司,亚洲最大陶瓷纤维制造基地,原是一个乡镇企业,科技创新让其脱胎换骨。看,玄武岩矿石经高温熔融、高速离心甩丝等流程,变身“石头棉板”,是重要的建筑保温材料。监事长王侃说,而今,县里又引导山东鲁阳公司牵手美国联合纤维有限公司,一步迈上了国际化舞台。鲁阳利用对方先进技术,仅耗电一项每年就可节约5000多万元。如今,鲁阳公司投资8亿元新上年产10万吨玄武岩纤维建筑保温板项目,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建筑保温板生产企业。
  鲁阳、瑞阳、药玻、联合化工……沂源龙头企业大多为本土企业,从“小家碧玉”成为“大家闺秀”,每一步都离不开“生态+”理念下的科技创新追求。今年沂源首批工业项目73个,总投资225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占70%以上。
  金融生态化,需信用环境生态化。在沂源,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个“红黑榜”:在这里,对恶意拖欠贷款的企业,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副县长王超说,沂源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让企业“做好人”,为企业信用等级加码。“对恶意拖欠贷款的企业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公安司法机关对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严查实打,切断失信者通过非法渠道融资的后路,逼得他们不得不讲诚信。”对运行稳健、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定向增信和支持。沂源还成立了银企俱乐部,每季度组织银企洽谈会。工业企业不但发展好,而且信誉好,成为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中国银行沂源支行客户经理张庆珂说:在其他地方多是企业上门求银行,在这里,我要主动找企业。
  “生态+”的理念,带来的不仅是金融生态高地。沂源用“生态+”思维,书写“加法”“乘法”大生态文章。2013年,沂源提出“两个再造”发展思路,通过“再造一个新县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36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区带动全县1636平方公里跨越发展;通过“再造一个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全县工业总产值由500亿元向1000亿元迈进……
  “生态+”不仅加出了“金融生态高地”,也加出了“发展高地”和“幸福高地”。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6%和12%。城区空气良好以上天数305天,其中优的天数比上年增加15天,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