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突出问题导向

——二论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2015-06-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评论员

  推进作风建设,发现问题是最佳切入点,解决问题是最终落脚点。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聚焦问题查、对照问题改,持续向问题“叫板”,使专题教育的过程成为校正“不严不实”问题的过程。
  专题教育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教育。从问题入手,把解决问题放在最重要位置,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良好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紧紧扭住“四风”问题清除思想之尘、作风之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也是针对当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就作风建设的实际来看,一方面,“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另一方面,对照“严”和“实”的标准,一些地方在干部管理与作风建设中还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虚的现象;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修身做人上对于“严”之益与“纵”之害,缺乏正确认识,对于如何确保手中权力不偏向、不越轨、不出格,如何干事创业,怎样求真务实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存在偏差。中央在部署专题教育时,用“三个着力解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高度概括,提出的一系列推进措施无不紧紧围绕着领导干部修身用权、干事创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践行“三严三实”,就要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无论是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还是整改落实、立规执纪,都要拿出直面问题的勇气,破解难题的魄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用解决问题的效果来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
  查找问题,要具体实在。往深里找、细处查,才能找出真问题。如果笼而统之,搞些大框框,说空话套话,整改落实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也背离了专题教育的初衷。有的领导干部这样剖析自己,“联系群众还不够”“理论学习不深入”“开展工作不够务实”……乍听起来有模有样,细究却没有追根求源,缺乏具体内容,这样查找问题,只能使专题教育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突出问题导向,一定要联系个人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个人成长进步经历,把问题找准抓实。比如,在修身律己方面,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搞台上一套,台下一套,面对利益诱惑能否稳住心神,严守操行;在为官用权上,有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有没有解决好用权为公还是为私的问题,问一问自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还是只想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谋事创业中,有没有因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而产生畏难思想,懒政行为,等等。总之,只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和干部队伍现状,逐条梳理“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探究问题找根源,才能抓住问题的“牛鼻子”,解决起来才有针对性,专题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解决问题,必须拿出准、狠、韧的劲头,一项一项抓、一件一件改。很多“不严不实”的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的顽症痼疾,满足于一般性解决,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很难取得根本性突破。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拿出勇气和决心,采取切实措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做到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大问题与小问题都不放过,一起整改。在具体措施上,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牵扯面广的“不严不实”问题,要纳入专项整治内容,采取综合施策、集中治理的办法,加强跟踪问效,保证工作力度;要在制度上探索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反制度、不守规矩的现象和行为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快形成体现“三严三实”要求、持续改进作风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