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挑战杯”吸引全省80多所高校20余万大学生参与——

科技创新:大学生“创业梦工厂”的起点

2015-05-28 作者: 齐静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齐 静

  “山东是农业大省,每年需要处理大量作物秸秆,传统秸秆切碎后的圆、方打捆技术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为此,我们研发了秸秆集束打捆机,通过整秆集束打捆技术让秸秆得到资源化利用。”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4级研究生刘涛在竞赛展位向第十四届“挑战杯”·鲁信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委展示团队科研的最新成果。刘涛告诉记者,团队针对所研发的秸秆集束打捆机核心技术申请了6项专利,已经有企业对这个技术项目表示极大兴趣。
  智能交互LED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导诊系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省级决赛现场,记者见到了来自全省近60所高校的各类科创作品,其中不乏引领时代潮流的互联网技术和生物科技创新。
  5月24日,第十四届“挑战杯”·鲁信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这场历时三个多月的学术科技创新比拼,吸引了全省80多所高校,20多万大学生参与,共收到参赛作品4386件,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些创新作品包括机械控制、生物科技、能源化工、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展现出全省大学生的科创热情。
  “科研创新帮助我们产生许多好的创业想法。比如在研发秸秆打捆技术时,我们尝试将打结核心技术用于大蒜收获、韭菜收获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效果。随着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对市场前景较为清晰的把握,我们对于创业开始跃跃欲试。”刘涛表示,科技创新是大学生创业的起点,有核心技术才有核心竞争力,“挑战杯”的举办为大学生展示科技创新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广阔舞台,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科研创新和自主创业。
  “今年‘挑战杯’特点鲜明,不仅参赛规模大、涉及领域广,而且为了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融资渠道,我们还特别邀请本届‘挑战杯’协办单位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决赛过程,并对参赛作品的市场价值进行现场评判。”团省委书记张涛介绍说,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专业开动脑筋,进行科学技术创新,但如何将这些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还需要听取更多专业人士的意见。
  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飚表示,资金流向最看重的是核心技术和专业化团队。“资本逐利的特点让我们更关注创新产品的经济效益和未来产值,因此有核心技术的大学生创新产品更易获得投资公司的亲睐,也更容易创业成功。”王飚说,虽然大学生的创新项目仍存在诸多不足,但在各类竞赛中培养起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团队精神值得肯定。
  据悉,今年“挑战杯”决赛评审为期一天,上午所有参赛团队接受专家评委组现场质询,下午则通过PPT形式进行个别问辩。此外,决赛当天还有令人瞩目的“未来掌门人”创新创业论坛,部分企业总裁、资深“创客”及政府官员通过论坛的形式与参赛选手进行互动交流。
  “‘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为全省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山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赵巍表示,“挑战杯”在参赛选手间、参赛高校学生科技工作团队之间、参赛作品与企业需求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进行跨专业、跨校际合作,让科技成果得到及时开发利用。
  “虽然对大学生来说,资金、能力、经验都十分有限,但只要根据自身特点,发掘独特的专业和技术优势,找准‘落脚点’,就能迈出创新创业成功的第一步。”赵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