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精准服务对接企业核心创新需求

东阿:政府巧做“媒婆”“保姆”,36家企业掌握国家发明专利,8家成为行业冠军

2015-04-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梦 高 田
    本报通讯员 董长林

  信息不畅、人才紧缺,处于科技创新“倒金字塔”最底端的县域,该如何作为?
  “若找不准发力点,通常事倍功半,难有作为。”东阿县分管科技的副县长陈荣梅坦言,几年前,她带队到西安交大寻求合作,但因西安交大与东阿县的重点产业缺乏关联性,跑了几次也没接上关系。
  “当时急切想帮助企业走上创新之路,没想到却敲错了门。”陈荣梅说,“现在我们明白了,政府支持科技创新,必须与企业需求紧紧吻合,政府在县域企业创新中,要找准自己的‘位’,这个‘位’既不能‘越’,也不能‘缺’。”
  什么位置才是政府服务企业创新的准确位置,让东阿县科技局局长汤立农颇费心思。上任科技局局长后,汤立农在全县摸了一下底儿,发现只有36万人口的东阿县,手握“独门技艺”的中小企业家或技术人员有200多人,这些技术还没有形成专利,也很少转化为生产能力。科技局通过县委发文,组织有技术发明的人申报专利,全县连续三年获得市级以上专利数都在27件以上。
  个人握有技术专利并不意味着能够参与生产。东阿奥瑞塑业总经理王广岭是本土科技专家,掌握牧草包装膜生产技术,由于牧草包装膜生产设备在国内尚属空白,他的生产设想一度搁浅。“县政府出面帮我与青岛大学高分子新材料研究所谈合作,并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奥瑞塑业成功生产出国内第一卷牧草包装膜。”王广岭对记者说,现在奥瑞塑业的产品直销英、美等多个国家,利润率在20%以上。
  企业的核心创新需求,怎样才能与政府的精准服务撞出火花?东阿县委书记刘国强认为,政府部门有时应是“媒婆”,有时应是“保姆”。他给记者举例:去年东阿县与聊城大学搞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科技合作接洽会,23家企业与25名工程技术专家达成实质性合作协议30多项,今年项目落地17项,这是“媒婆”;年产195亿粒钢球的东阿钢球集团,凭借国家专利技术精密钢球生产法登上行业第一宝座后,众多小钢球厂争抢巨大利润空间纷纷效仿,政府出面护航知识产权,不惜代价打击不正当竞争,这是“保姆”。
  东阿阿胶、东阿钢球、东阿奥瑞塑业……在东阿县,记者发现36家企业目前掌握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其中8家依靠技术创新在3年内皆迅速成长为行业冠军。
  东阿还通过建立科技项目和人才信息库,将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足的项目储备起来,连续3年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资金达到500万元,形成了县域创新的优渥土壤和良好氛围。
  “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施之际,东阿县科技型企业迅猛成长,为县域经济创新探索出新路子,堪称‘东阿现象’。”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王蔚认为,东阿将扶持企业的重要条件,锁定为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是否是行业尖端技术”,引导县域企业一开始就向科技型发展,向行业“蓝海”迈进,可谓切中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