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题

胶东根据地“伟大的成绩”

2015-03-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黄亚林
  
  引子:2013年5月以来,中共烟台市委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进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的意见,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关于胶东根据地重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胶东革命史可上溯到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有一段不平凡的历程。1937年以后,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建立的胶东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是中国革命史、山东根据地史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对胶东红色历史研究是不够的,胶东根据地的许多重大贡献鲜有耳闻,本文将与读者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回顾自抗战初期建立胶东根据地12年的时间里,胶东根据地那段光彩夺目的历程。
  一、中共中央称赞胶东根据地“伟大的成绩”
  胶东是地方党组织开辟和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行者,是山东根据地最早的革命老区。胶东根据地的创建是以1938年3月12日掖县(今莱州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开端和标志,是山东第一个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紧接着蓬莱、黄县相继建立民主政权,三县连成一片。8月15日,中共胶东特委在此基础上成立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这年的1、2月间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一二九师创建的晋察冀、晋冀豫根据地刚刚成立,3月胶东出现了根据地,与前两者不同,这是地方党组织依靠自己力量创建根据地的壮举。 
  胶东的成功迅速引起中央的重视。1939年5月13日,中央专门发出《中央关于胶东工作的指示》,认为胶东“年余发展了数千党员,创造了六、七千人的党领导的队伍,这是伟大的成绩”,要求“建立胶东的坚固的抗日根据地”。这一指示是胶东根据地一个历史性的标志。12月6日,中央《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提出:“在我们领导下的某处政权(如胶东三县)应该成抗日民主政权的模范区,极力扩大其影响于全省全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对胶东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山东分局对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视,连续发出“关于胶东工作的意见”,并由黎玉亲赴胶东指导工作。
  中央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抗战早期,毛泽东已经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关注胶东,指出了胶东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那个时间八路军主力正在山西作战和展开,尚不能顾及山东及更遥远的胶东,我们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也只有4万多人的主力,胶东党组织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根据地,发起7000多人的抗日武装,中央对于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胶东的实践为地方党组织创建根据地作了宝贵的探索,坚定了中央关于在整个山东建立根据地的决心,之后,中央连电山东分局、一一五师首长,开辟山东根据地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胶东根据地之后的发展不负中央期待,成为一个稳固、繁荣的战略基地,成为一个“模范区”。
二、胶东是最稳固的根据地
  根据中央关于建立胶东“模范区”的指示,胶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在1942年全国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岁月里,罗荣桓对胶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年春季,日寇以“铁壁合围”战术向胶东大“扫荡”,冬季又发起“拉网”式大“扫荡”,先后“拉网”8次,胶东我军与日寇激烈交战50余次。罗荣桓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断的对敌大小战斗,才维护了胶东的抗日秩序,保护了胶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胶东至今仍为坚持我山东抗战的一块有力基石”。抗战初期,胶东仅有党员1840名;1939年,发展到12200人,占全省23.7%,在全省各区中列第二位;到1944年2月,有49851人,占全省43.48%,已高居各区之首,相当于居二、三位的鲁中、滨海两区之和①。毛泽东在这一年讲到:全国“党员发展到了九十多万”。胶东党员拥有量接近全国的1/18,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胶东根据地所辖村庄和人口数量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发展成果。1942年全省根据地村庄10128个,胶东有8157个,占80.5%;胶东根据地政令管辖人口442万人,占全省我管辖人口的59.9%②。解放战争时统计,1948年6月山东各区“老区”(相当于今天的乡)数,胶东244个、渤海121个,鲁中95个,鲁南47个,滨海28个,胶东占45.6%,人口占43%。
  毛泽东对胶东的成就是满意的。1944年下半年,胶东军区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发起全面反攻,收复了胶东半岛,其中烟台市是我党最早收复的两大城市之一,也是掌握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出海口。8月26日在去重庆谈判的两天前,他为中央起草了一个党内通知,对胶东我军收复烟台、威海卫、龙口等城市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占领了整个胶东半岛……造成了极好的形势”。1945年秋进军东北,山东派往东北部队和新四军一部由胶东军区快速运送过海,为建立强大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关键作用。胶东再一次在全国战略大舞台上以其独特地理优势和海运能力显示出巨大战略价值。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华野东兵团和胶东军民的英勇奋战,使胶东根据地自1938年3月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我党稳固的根据地,正因如此,胶东根据地能够发展成为我军强大的战略后勤基地。
三、胶东是最富裕的根据地
  胶东军民在对敌斗争中,成功地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壮大实力的道路,为全省根据地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农业和粮食。1944年12月召开的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对胶东农业高度赞扬,认为“胶东今年的生产运动和水利工作都有很大的开展。相反的其他地区……陷于一般化”;提出深耕细作是今后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胶东在这方面很有成绩”;调整种植比例问题,“胶东经验值得学习”;“水利工作要以胶东的水利工作为最有成绩……深耕细作所收效果更大”;“农业贷款除胶东比较有成绩外,其他地区没有正确掌握农贷政策,达到实际增产目的”;抗战以来全省粮食收入,胶东占39.14%,而财政支出仅占全省的23.96%。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山东全省打井60612眼,胶东45996眼,占75.9%;全省灌溉地85万亩,胶东65万亩,占76.5%;全年粮食产量37.1亿斤,为全省五区之首,相当于渤海、鲁南两大粮区的总和③。
  工业与合作社。1945年1月,黎玉在全省第二次行政会议上讲到工业建设两年来的成绩时,几乎用全部的篇幅点评胶东。胶东合作社发展到2616个,社员96万人,股金4400万元,分别占全省的53.1%、66.7%、63.7%;纺织工具拥有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织机数量62431台,占全省的58.7%;公营工厂60个,占全省69%,资金2190万元,占全省的50.8%。山东省政府实业厅1946年12月统计,全年胶东贷款总数达到49亿元,占全省的54.4%,其中工业贷款12.2亿元,占全省的69.3%。
  对外贸易。1948年胶东2882亿元,占全省79.8%④,贸易对象包括国统区、朝鲜、韩国、香港等地。贸易的兴旺导致全国各大解放区纷纷到胶东设立机构和采购物资,为加强统一管理,中央财经部于1948年5月决定成立胶东采购委员会,由中央财经部、华北政府、华东财办、胶东工商局各一人组成,“采购工作仍由胶东工商局负完全责任……今后,华北、西北各机关、部队,不得再在山东境内采购军用器材,所设采购机关一律撤回。违者货物没收,人员遣送出境”。胶东成了西北、华北、华东解放区对外采购战略物资的主要基地。
  交通运输业。1948年10月统计,胶东拥有公有汽船、帆船119艘,载重量5650吨,占全省94.2%。陆路运输方面,1949年6月统计,全省一共有8个公有运输单位,胶东拥有134部汽车、197部胶轮马车,力量最强,车辆拥有数占全省数量的三分之一,运输能力为居二、三位的徐州和省公路运输局总部营业部之和。昌潍战役中以胶东部队为主组建的山东兵团可以做到弹药“以汽车为主、马车为辅”自运,可见运输保障能力之强。1948年8月至1949年2月,也就是济南战役前至淮海战役结束期间,胶东运输公司运输量达到631.5万吨公里,占全省总量的47.1%,大约相当于把1.2万吨物资从烟台运到鲁南,机械化运输与民工支前一样,在淮海战役期间成为一支重要的保障力量。
  经济的发展为根据地的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持。“1942年各地区军费开支情况是:胶东20亿元,清河7.07亿元,冀鲁边9亿元,滨海16.803亿元,鲁中9亿元,鲁南5.8亿元,湖西7亿元,总计74.673亿元”⑤。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1944年4月《关于生产节约的指示》,提供了一组各区1944年上半年上解财政收入的数字:胶东2000万元,渤海500万元,滨海750万元,鲁中200万元,鲁南100万元。胶东区上解资金达到全省的56.3%,此时胶东本币币值高于其他区。根据当时山东根据地经济工作负责人薛暮桥的讲话,1944年胶东、渤海两区将当年胶东财政收入的一半上解⑥。
四、胶东是最有文化的根据地
  侵略者的文化战配合军事、政治来势汹汹,奴化教育、“新民”思想和“日中亲善”、“共存共荣”等等十分险恶。1944年3月,毛泽东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他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问题:报纸、学校、艺术、卫生”,对于这四个问题,他的话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如果共产党在边区把这几件事办到……共产党是不是有用,也就是说共产党有无存在之必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自抗战初期以来,胶东根据地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这一要求。
  山东抗战文艺活动开展较早、比较活跃的首推胶东地区。新闻出版业迅速兴起,先后出版的报纸和期刊有几十种,掖县“三支队”郑耀南、张家洛等人创办的《海涛》、胶东文协创办的《文化防线》,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全省最早的两份文艺刊物,胶东区党委创办的《大众报》,是全省最早的党报,到1945年发行量达到17000份,是仅次于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的全省第二大报。1938年9月9日在掖县成立的胶东文化界抗敌救国协会,“是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界团体”。1941年秋在海阳县举办的“十三大剧团联合公演”闻名全省。各种群众文艺团体遍布部队和村庄,到1946年6月统计,有俱乐部7724个,占全省94%;秧歌队8734个,占全省的44.7%;农村剧团6141个,占全省的68.2%;工农通讯组4811个,占全省的100%。深受群众喜爱的抗日秧歌、盲人鼓词出现鼎盛。胶东是京剧之乡,京剧现代史可以说在抗战时期的胶东发端,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所创作的京剧《闯王进京》、歌剧《农公泊》在当时是与《白毛女》齐名的剧目。胶东文化界的抗日救国活动,在中国文化史上谱写了灿烂篇章。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大规模开展军政干部培训教育,还广泛开展了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工作。1939年底,山东分局向中央报告干部教育工作时,除分局和胶东有统计数字外,其他各区均无确切的数字,两年间胶东举办党校和军政干部学校培训13期。1940年日军第一次“扫荡”时,“胶东抗大”、胶东党校编在一起,有1600多人,可见干部教育规模之大。1938年成立的胶东公学,开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先河。到1941年,胶东根据地有小学6360处,占全省79.7%,在校生35.7万人,占全省87%;中学13处,占全省81.3%,在校生2485人,占全省84%。小学生占人口比例为8.1%,山东其他各区除清河区3%以外,均不到1.5%②。1946年6月统计,胶东有民校(亦称青年夜校、青年民校)11917处,占全省51.4%;妇女识字班11882个,占全省的52%;读报组、成人学习组42474个,占全省66.3%。
  医药卫生事业。在1949年6月青岛解放之前,山东省能够生产西药的专业厂仅有3家,全部在胶东,其中新华制药厂是当时我党创办的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制剂的制药厂。1947年8月26日,陈毅、粟裕在给中央军委电报中说,华野数十万军队的西药全靠胶东。昌潍战役前,许世友等在关于战役准备的命令中要求:一般伤员应每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血清,各纵队如用完,迅速派人来领取,供应十分充足。
  看到如此繁荣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以及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潮,谁都会相信跟着共产党就一定能解放!
五、胶东在金融战线的贡献
  在全国抗日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金融战发生在胶东,至1942年下半年,胶东在金融战线取得全面胜利。金融战的主要武器是1938年夏秋创办于掖县的北海银行,这是胶东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特殊贡献,其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所发行的北海币,是我党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本币,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薛暮桥在1944年这样评价胶东金融战:“这个胜利立即影响鲁中,再转而至鲁南和渤海”。1943年8月,黎玉在省临参会二次大会上的施政报告中称赞:“在金融斗争中以胶东最好”。金融战场的胶东经验,为山东抗日根据地赢得规模空前的金融战提供了胜利法宝,到1943年底山东大部地区都取得了胜利。这场金融战,史称“排法禁伪”或“停法排伪”,将大约6亿多法币、伪币挤出根据地,并到敌区换回了我急需物资,由于法币、伪币迅速贬值,实际收益为6亿元的若干倍。金融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伪和顽固派对我经济物资封锁策略。
  北海银行山东总行成立后,胶东分行仍发挥着骨干和大本营的部分作用。1944年12月,山东分局决定发行货币4.7亿元,胶东1.8亿元,占38.3%,确定“先让胶东票在渤海通行,进而印行两地通用货币”,“胶东应立即代渤海区印五十元票二千万元,并协助充实渤海印刷机构”。1944年,胶东成立制版厂,担负起全省北海银行和以后东北人民银行制版制章任务,给总行、渤海分行以及东北银行制票版27种328副701块,制经理章2142个,先后向渤海、东北派出多名技术人员支援银行建设,首批东北币也是在胶东印制并运往东北。1947年,鲁南、鲁中相继失守后,胶东成为华东解放区金融中心和北海币主要发行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北海银行最初在掖县发起时,在民间筹集到原始股金102336元。后来这些股金几经登报声明发还,几乎无人认领,不了了之。这些原始股金,实际上是胶东人民的无偿奉献。
  六、胶东根据地战时司法工作成效显著
  胶东根据地战时司法工作具有开创性。根据地社会依法治理、保障人民权利、服务经济贸易、调解民间纠纷、处置刑事犯罪和惩办汉奸,都离不开司法工作。胶东在建设根据地之初,展示出可贵的前瞻性。1938年春,掖县、蓬莱、黄县三县民主政府建立过程中,均成立了司法处(法院),10月胶东区成立高等法院(高等审判分处),这些都是山东省民主政权的第一批司法机构。1941年4月,省战工会颁布各项司法工作纲要和条例,省级司法机构始宣告成立,1943年5月,省战工会训令各区各县“尽可能建立司法机构”,全省各地司法机构包括法院、公安局、调解委员会、看守所开始逐步建立。胶东也是山东根据地司法工作最为完善的区,到1944年底是全省设高审分处的两个区之一,并有24个司法科(县级司法机构),占全省的42.9%,司法人员73人,占全省的54.9%,1942年11月至1944年2月处理民刑案件9595起,占全省50%。
  七、胶东根据地是我军最大的兵源基地之一,胶东军民为革命献身精神永放光芒
  胶东根据地对我军的兵员贡献称得上是一座革命史的丰碑。1938年秋,胶东特委领导的“第三军”和掖县县委领导“三支队”合编,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规模达7000余人,此时山东纵队共有10个支队24500人,可知五支队规模之大。不久,胶东派出一个整团南下,协助开辟沂蒙根据地,该团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前指直接掌握的主力团,后与山纵特务团、一二九师津浦支队合并为山纵第二支队,为今天二十六集团军前身之一。同去的还有中共鲁东工委在昌邑、寿光、潍县发起的“七、八支队”,4月两支队进入胶东根据地休整补充,来时约2000人,9月去时约4000人。1942年的《山东省优抗工作统计表》显示:胶东抗属户数3.1万、人口13万,分别占全省的33.3%、48%,居全省第一位。全省抗战期间牺牲烈士59475名,胶东为18072名,占30.4%,全省抗日烈士数前十位的县胶东就有5个。抗属户数和烈士数反映出,抗战期间胶东抗日武装的壮大和胶东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向东北输送6万部队,胶东输送10个团、2万余人,组建东野四纵等部队,后又在胶东编成华野九纵、十三纵、胶东纵队3个野战纵队,另有十几个建制团。分散补入主力人数亦十分庞大,如胶东战役前后主力纵队补入大量胶东子弟,二、七两纵原不是胶东部队组建,在此时被称为“胶东子弟兵”。一个区成建制组建4个野战纵队,是我军建军史上的纪录。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几经整编、裁撤至今仍有3个发源于胶东的集团军。粟裕曾称赞胶东扩军和群众积极参军:“胶东许多地方,把壮丁一律集合,由公家挑选。群众认为非打倒蒋介石无生路,故动员极为顺利”。胶东战役前,胶东几乎是华野唯一的兵源基地,他在要求全力保卫胶东的电文中强调:“兵员补充自鲁中、鲁南被占后主要补充亦靠胶东”。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发动四次大参军,共589979名青年参军,其中胶东285839名,占全省的48.4%⑦。因为英雄辈出,胶东也成了新中国最负盛名的将军之乡,自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算起达数百位,可谓将星如云。参军参战多牺牲就多,胶东还是烈士之乡。据省民政厅1982年《山东省革命烈士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全省一共22万革命烈士,其中作为胶东区主体的烟台地区6.1万,后来区划几经调整,如今烟台市仍然有3.7万名烈士,占全省的16.8%,比居第二位的临沂市多1.6万名,相当于临沂、日照、枣庄、济宁四市的总和,如果按当年胶东行政区的辖区计算,胶东有烈士7万多人,为全省三分之一。华东军区、华东野成军发展成为我军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战略集团,胶东功在千秋。
  胶东子弟兵忠诚无畏、善攻善守、所向无敌,从那个年代起就在全国、全军享有盛名。如华野一纵在莱芜战役后补入胶东地武2个团,其中胶东西海独立团编为一纵一师三团,纵队司令员叶飞对其极为称赞,在回忆录中以专门章节总结评价其功绩和表现,分析成长原因,他认为胶东指战员绝大部分是翻身农民,政治素质好,参加主力有光荣感、自豪感,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这个团是胶东部队的一个缩影,胶东地方武装一升级为主力部队,其光辉战绩立刻引来满堂喝彩,由此可见一斑。中共党史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十大猛虎团》,记述了我军具有代表性的10个英雄团,4个是由胶东部队创建,“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潍县团”、“塔山英雄团”,前3个出于九纵、十三纵,隶属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后一个隶属同样出于胶东部队的东野四纵,战争年代获得英雄称号的团极为少见,这是胶东人民的光荣。
  不仅是前线将士英勇善战,胶东支前民工也曾广受赞誉。1947年6月,陈毅曾大加赞誉胶东担架队,详述其模范事迹,称其是“最好的创造”。胶东民工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强,一般地区民工中党员比例在10%左右,胶东则达到25.8%,他们随大军进入新区所到之处关心群众疾苦,热情帮助群众劳动,广受欢迎,他们代表和弘扬了老区人民的新精神、新风貌,每当离开一地,当地群众以掌声和爆竹欢送,仅胶东担运第八团六营,从淮海战役到京沪战役结束半年时间,荣获当地群众绣有“纪律严明”、“中国模范”、“功德双全”、“荣誉永存”等字样的旗帜180余面。淮海战役中胶东民工立功面则达到73.4%,为各区最高。胶东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胶东的人民也是最可爱的人。解放战争期间,仅今天的烟台市就有77万民工随军支前。
八、胶东兵工“伟大之贡献”
  胶东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建了我军极为重要的兵工基地。胶东兵工自根据地创建时起步,抗战后期形成较大规模。1945年初,胶东军区组建炮兵营,这是华东地区最早的炮兵建制。此时胶东兵工的小型迫击炮(也称掷弹筒或五〇炮),六〇、八二中型迫击炮,100毫米重型迫击炮以及后膛炮已能批量生产,炮弹产量亦具相当规模。1948年9月,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调查组形成的《华东区军工调查报告》,标题说华东,实际主要总结胶东兵工的历史和现状,称胶东兵工“在去年及八年不断战争中亦有其伟大之贡献”⑧。用“伟大之贡献”来评价极不寻常,指出了胶东兵工的历史地位。该报告说:“华东军工事业之实力较诸晋冀鲁豫与晋绥两解放区充实多矣。由各项实力统计知,华东兵工生产首以胶东区为该区之重心所系;原动力、工作机械、工业干部及生产工人,各占总数过半或三分之二。由是之故,胶东兵工系华东主要部分”。华东野战军首长陈毅、粟裕的一些电文,也披露了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对胶东兵工的依赖。1947年8月23日电:“胶东为我全军军事供应之主要基地”,26日电:“华野数十万军队之炮弹、炸药及子弹供应,至少十分之七依靠胶东”。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关于一九四九年兵工工作总结报告》:山东兵工在1948年至1949年两年,共生产5公分至10公分各种迫击炮弹249.4万发,炮677门,钢炮弹17972发、子弹973.7万发。作为主要生产基地的胶东,在此期间共生产迫击炮弹200万发,占80.2%;炮490门,占72.4%;钢炮弹全部为胶东造;子弹518.5万发,占53.3%;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胶东共生产各种炮弹252.8万发⑨,相当于3次淮海战役再加15次孟良崮战役的消耗量,产量超过关内各大军区,甚至与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概念。现有资料能提供的可比较时段为:东北1945年10月至1948年9月三年整的统计数,共生产炮弹137.5万发;胶东类似时段可查到1946至1948年三整年的统计数,共生产炮弹147.8万发。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其他种种原因,华东局下属各兵工局,仅有胶东维持着大规模生产并有可靠质量,这意味着胶东兵工于解放战争第二、第三年,在华东军区呈一枝独秀的局面。
  这些资料足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嘲笑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的时候,不该忘记当年奋战在兵工战线的勇士们,他们同样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伟大功勋。胶东兵工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为抗日战争时期巩固敌后根据地和赢得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宏大业绩,堪称奇迹!
  九、毛泽东亲笔起草了保卫胶东根据地的指示和庆祝胜利的贺电
  毛泽东要求坚决保卫胶东根据地。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解放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大军区的战略部署,基本上体现并贯彻了这一方针,我军相继放弃了延安、临沂,1947年7月17日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政府机进入胶东区掖县。1947年8月中旬,战火烧到了胶东门前,华野二、七、九、十三纵组建为华野东兵团,许世友、谭震林分别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8月25日,毛泽东亲笔起草了《关于保卫胶东的作战方针的指示》,该电以最高绝密级“AAAA”标识,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战略原则,要求华东局坚决保卫胶东。这一指示标志着毛泽东、中央军委开始直接组织和指导胶东战役。此时远在鲁西南、即将进入豫皖苏的陈毅、粟裕,对胶东形势甚为关切,同样明确表示要坚决保卫胶东。10月初,东兵团主力会师,发起了掖县战役和胶河战役,此役成为胶东战局转折的开始,至12月14日,收复莱阳,胶东战役胜利结束,歼敌6.3万余人。
  胶东战役标志着解放区内线战场全面转入反攻,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全面进入战略进攻阶段。10月8日毛泽东亲笔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庆祝收复掖县等胜利的贺电。“华东局并转许谭:庆祝你们收复掖县及歼灭敌人数部的重大胜利。自从你们转入反攻后,我军业已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攻”⑩。他指出了东兵团胜利的全局意义。电文手稿右上有亲笔批注:“加发陈粟、刘邓、徐滕薄、张邓、朱刘”,这一加发名单包含与中央不在一起的两位中央书记、南线战场及其后方的主要领导成员,可见电文全局性。由三路大军进军中原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至胶东战役,我军在各个战场全部转入反攻,至胶东战役结束,敌人在我山东内线战场全部转入防御。《毛泽东选集》注释中对“胶东战役”作了这样的说明:“改变了整个山东战场的局面”,就是指国民党军对山东重点进攻的局面,一直待续到在胶东战场被东兵团击破,山东作为全国最大的内线战场迎来了战略反攻。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对此也有客观的评价:“最终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进攻,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这些比较权威的观点,指出了胶东战役的转折性地位。
  两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了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及“口号六十七条”,这是一个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宣言,首次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同时颁发,从此,内容统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还有9月13日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都在同一天颁布。毛泽东对收复掖县等战役胜利所给予的高度评价,不是偶然即兴之作,胶东捷报引发中共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是胶东战场转折意义的最好注解。毛泽东关于保卫胶东的战略决策,在战争实践中证明十分英明,胶东解放区得以保全,成为山东也是全国内线战场最大的反攻、进攻基地之一。
  十万子弟催战鼓,铁流滚滚出胶东。胶东战役后,根据中央军委部署,东兵团组建为山东兵团,踏上解放山东的征程,由此开启了一场内线战场规模空前的战略进攻,加快了解放战争的步伐,蒋介石在胶东的失败成为其丢失整个中原的开端。以胶东子弟兵为主组成的山东兵团在战火中发展壮大,成为关内战场最强大、最善攻坚的战略机动兵团,一战周村、张店,再战昌潍,三战兖州,四战济南,之后仅短暂休整即加入潍海战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除将士英勇善战、人民奋勇支前等因素外,胶东实乃山东兵团强大后盾。
  胶东红色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份极为丰富和宝贵的遗产,更是胶东人民的骄傲。本文所涉及的不及万一,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注释:
  ①《地方党员数目表》(1944年2月22日),《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十一辑,山东人民出版1983年版,第272页。
  ②《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工作三年来的总结与今后施政之中心方案——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黎玉主任委员在省临参会一届二次大会上的施政报告》,《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十辑,山东人民出版1983年版,第240、260、249、260-261页。
  ③《山东省一九四六年度生产统计材料》(1946年12月),《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十八辑,山东人民出版1985年版,第138、134页。
  ④《山东解放区一九四八年进出口贸易统计表》,《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二十一辑,山东人民出版1986年版,第540页。
  ⑤《山东省志·17·军事志(上)》,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9页。
  ⑥薛暮桥:《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2页。
  ⑦山东省情网:《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2007年8月1日),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办。
  ⑧中央军委总后勤部调查组:《华东区军工调查报告》(1948年9月),《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四辑,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⑨山东、胶东及东北兵工生产数字参考如下资料:《胶东军区兵工总厂一九四六年、一九四七年各项统计表》、《胶东军区军工部一九四八年主要产品生产统计表》、《第二军工局一九四九年主要产品生产统计表》,《胶东军工史料》,1999年内部发行,第423-426页。《一九四七年华北各区军火生产量统计表》、《各解放区一九四八年兵工生产统计》、东北军区军工部《各阶段各种产品数量统计表》,《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四辑,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357、428页。
  ⑩《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