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

——泰安市以智慧教育推动传统教学模式转变

2015-01-29 作者: 本报记者 齐 静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丁连厚 景 婧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齐 静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丁连厚 景 婧

  1月23日,在泰安市宁阳县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课正在进行。英语老师王方媛带领全班同学,与远在15公里外的鹤山乡山前教学点三年级的同学一起上课。宁阳县实验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分别在学校录播教室和鹤山乡山前教学点安装了液晶电视,通过教育专网将老师讲课视频信号传送到教学点,再将教学点听课视频信号回收,以实现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
  从2013年开始,泰安市教育局积极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了教育城域专网、教育云计算中心、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通过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全力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教育,以此推动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课上没学会,
课后登录教育“云平台”再学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越来越多人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泰安市教育局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全力打造市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泰安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师无处不在”的全时空教育服务。
  泰安智慧教育云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服务平台,包括教学平台、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教研平台、教师培训平台、体卫艺管理平台等7个模块。在教学平台上,老师可以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课程数字资源,学生则利用电脑或移动学习终端获取相关内容。
  “课前我会先解读教材,录好微视频,然后上传到云平台。学生在家预习时可以观看,看完后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进行在线互动讨论。”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初二四班英语老师安文慧介绍说,这种突破空间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灵活性与自主性。“此外,老师还会把按知识点建立起的与教材配套的系列微课上传到云平台,学生对不会的知识可随时随地反复看,充分利用零散时间,不再受时空限制。”
  初二四班学生张敏告诉记者,智慧教育云平台给她的学习带来极大便利,“有些内容在课堂上讲过,但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没有掌握好,我可以登录云平台把相关微课再看一遍,问题可以随时得到解决。”
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
个性化辅导更具针对性 

 “大家选出觉得难写的汉字,我们看看哪个大家还没掌握……”宁阳县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语文老师徐艳霞正通过教育云平台的评价反馈系统,实时了解学生对第二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教育云平台的评价反馈系统,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实现教学的灵活化和个性化。“我会向云平台导入将要讲授的课程内容,上课后学生可以用平板电脑登录云平台看到这些内容。”徐艳霞说,她会特意设计一些互动类问题,以此获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你觉得难写的汉字’、‘你没有理解的词语’等,学生会把这些情况反馈过来。”
  记者看到,在云平台的评价反馈系统中设有进度条和正确率两项。进度条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度,正确率则用色块呈现出每道题的结果。在刚才“你认为难写的汉字”问题中,有35%的学生选择了“魏”字,这些学生的名字也被记录下来。
  “以前,很难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依靠课堂观察和单元测试判断。现在通过云平台反馈评价系统,老师可以全程控制课程教学,让每个学生得到关注,让个性化辅导更具针对性、更加准确。”徐艳霞说。
五级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城乡学生可共上一堂课

  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我省部分县域已经开展,一些校园建成了“校校通”、“班班通”。但从市域层面看,泰安市首次搭建起“市、县、校、班、个人”五级空间架构,通过市、县两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消除不同系统间屏障,实现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共建共享,实现人、资源、系统互通,集聚与共享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推荐优秀教师参与校、县、市三级‘晒课’与‘赛课’活动,使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讲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教育云平台,建成优质课程资源库。”泰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勇华介绍,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被教育云平台的所有用户共享,“即使在较为偏远、资源较少的农村教学点,只要有电脑与网络,学生也可以享受同等优质教学资源。”
  此外,网络同步课堂是泰安市实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另一方式。“通过教育专网将规模大、资源优的学校与学生少、资源少的教学点建立起同步课堂,让学生‘同上一堂课’,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偏远农村教学点,使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张勇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