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勇闯深水区 敢啃硬骨头

2014-1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编 者 按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山东,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希望山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锐意改革,敢闯新路,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攻坚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习总书记视察山东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山东工作的正确方向,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到前列;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决心,努力把中央改革蓝图变为山东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增强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迫感,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弘扬优良传统,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锐意改革,努力开创山东各项工作新局面。
  习总书记视察山东一周年前夕,本报记者踏访齐鲁大地,倾听各界心声,深入观察近一年来发生在这片沃土上的显著变化和深刻变革,探寻山东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历史足迹和前行方向,展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际行动、实际成果的山东答卷,向总书记汇报,向全省人民汇报。
  □记者 汤序民 报道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考察。这是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考察。

  □ 本报记者 王学文 袁 涛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纵览山东一年来的改革举措,凡是市场能有效配置、调节的,就交给市场;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政府科学施策、果断出手。在这场涉及简政放权、工商注册监管、财政金融改革、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等方面,被山东的决策者称为“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的改革进程中,对市场主体的审批、扶持、监管都遵循这一原则,从而使市场主体井喷式诞生,且充满生机活力。
这个力度没想到——
既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更须有序推进的智慧

  “3亿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审批权,省里已下放到设区市。”10月25日,省编办副主任刘维寅对记者谈到简政放权时,声调明显高了起来。“原来我们向省政府主要领导报的是‘1亿美元以下’,没想到被打了回来。在省领导建议下,上限提高到3亿美元。这个力度我们没想到。”
  当前经济运行的一个问题,是政府管得过多过宽,束缚市场作用的发挥,解决之道是简政放权。山东的特点是力度大、上下呼应、改得彻底。自去年7月31日到今年10月10日,近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省级共分五批削减342项行政审批事项,市县两级削减3500多项,密度之大、力度之重前所未有。
  权力下放给地方,地方怎么办?一根光缆两台电视,身在高青县,就能办淄博市的审批。30多道手续以往要跑一年,现在仅需50天。山东上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禄,最近体会到了审批改革的成效。高效来自淄博在全国首创的市、县(区)建设项目远程视频联动审批机制。
  一年来,各地在做好承接和削减自身审批的同时,主动探索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淄博除了推出视频联动审批,还推出工业园区项目不用单独进行有关评估的“区域化评估评审”,聊城推出工商、国税、地税、质检“四证联办”制度,济南市在政务大厅设立项目总受理窗口,实行并联审批“一号通”。各地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政务大厅集中,现在全省各市县都建立了政务大厅。
  简政放权对政府部门来说是“革”自己的命,越往后越难。如何确保下放权力的“含金量”?山东推出一项治本之策:摸清各部门的审批“家底”,将各家的审批权统一编制目录,既按图索骥去精简,又明确规定,未纳入目录的审批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审批。
  从今年2月开始,为编制目录,省编办的工作人员一家家去省直部门协调。“意外”时常发生:有的部门本已同意取消某一项审批,但很快发来正式函件,要求恢复。关键时刻,分管副省长们站了出来:哪个部门不能如期取消,就约谈哪个部门。最终没有一个部门被约谈。
  今年9月,省级行政审批目录向社会公布,市县级的将于年底前全部公布。
  当前经济运行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主体过少、不活跃。降低门槛,让更多“鱼”涌进“池子”,山东在这方面行动早、力度大。国家部署今年3月1日进行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山东去年就实行了工商注册改革“30条”,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减少注册前置审批事项31项……今年1-9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73万户,同比增长49.38%。
  真金白银式的改革措施背后,是各级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由视各类市场主体为潜在的违法者,转而视其为法治社会下的守法者;由设置各种门槛防范他们,改为降低门槛方便他们。
改革的乘法效应——
要素配置由“三拍”决策
变为市场撬动

  习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达到最大综合效益。
  山东贯彻总书记要求,在财政金融和各种产权交易改革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改革的乘法效应。
  潍坊景世乾太阳能有限公司,今年9月并网发电,全部投产后将成为我省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而在去年底,景世乾还因为缺资2亿元,几乎要将光伏发电项目“下马”。
  转机来自潍坊金融控股集团的注资。今年初,金控集团在请专业技术团队对景世乾进行评估后,决定为其注资4500万元。在金控集团带动下,一家商业基金也为景世乾投资4500万元,两家银行放贷1.25亿元。光伏发电项目顺利“上马”。
  金控集团是改革的产物。过去,在许多地方,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常出现“决策者拍脑袋、使用者拍胸脯、双方拍肩膀”就决定了,使用效果却无人监管的情况。2012年起,潍坊将扶持资金交给专门成立的金控集团,由其通过市场化运作,选择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入股、风险投资等方式进行支持。
  财政资金市场化运作,形成改革的乘法效应:一是将资金配置到效率最高又最需要的市场主体中,二是以政府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金对企业投资,三是其本身在市场化运作中不断做大,能够支持更多项目。潍坊金控集团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实现财政滚动投入24.9亿元,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68.1亿元,支持59个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山东试水较早,目前已在全省铺开。近日省政府出台“办法”,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进行改革,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前大幅压减或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属于市场的就交给市场去运作。
  走上快车道的景世乾需要扩大生产,然而它所在的潍坊滨海新区,已难有大规模土地支持。今年9月,设立于寒亭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寿光为景世乾流转2000亩盐碱地。
  齐鲁产权交易中心是全省第一家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交易的省级交易中心。目前全省已有5个市成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22个县(市、区)建起县级交易中心(所)。
  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蓬勃发展,得益于一项领先全国的改革:对农村土地、房屋的确权颁证。这两者只有明确归属,且有证件作证,才能上市流转和抵押贷款。目前,对农村集体土地,全省累计发证率达98%以上;对农民承包地,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已有32.78%的村(社区)发证,年底将达50%以上。 
  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村民张令喜,经营多年的小餐馆近日升格为酒店,月营业额从八九千元增加到四五万元。变化来自于他从滕州农商行贷来的20万元,抵押物是经过确权颁证的几间沿街房。张令喜的“喜事”,一半来自于农村土地、房屋的确权颁证,另一半来自于山东坚实的金融改革。今年以来,山东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组织,全省新组建农商行7家、村镇银行85家,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分别达到400家和477家,为创业者服务的银行明显增多;成立和运营包括股权、金融资产、能源环境、农村产权、海洋产权在内的多家交易中心,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和老百姓的融资渠道明显增多。
  不难看出,以上改革一环扣一环,激活一步,撬动全盘,一路走得稳健。稳健的背后是尊重市场规律,遵循改革逻辑,协调推进改革。
用好考核指挥棒——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同步

  简政放权,降低门槛,市场主体汹涌而来,怎么监管?工商注册登记改革以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多依靠自律,诚信建设成为一道有力保障。
  今年9月,荣成港湾街道玄镇村养貂户许述英,凭一项市级“诚信示范户”的荣誉,不用抵押,竟从市农商行获得40万元低息贷款,顺利扩大养貂场规模。今年荣成为全市所有企业、每名18周岁以上的公民建立征信档案,并以实实在在的优惠,引导企业讲诚信。在省里,诚信建设被列入改革的重要内容。日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出部署,到2020年,我省将基本建立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将明显改善。
  工商注册改革,先办营业执照,后办经营许可证,有人办了“照”而不去办“证”怎么办?怎样适应由此带来的监管上的变化?
胶州市的探索是:经营户领取营业执照后,签署“尽快办理经营许可证”承诺书。目前胶州还没有发现一例领照而不办证的情况。下一步胶州还将开发信息共享系统,让审批部门及时了解业户的注册登记情况,督促办理经营许可证。而经营业户的感受是,以前办证时特别费事,一旦办下证来,就很少见到监管的影子。今年仅10月份,卫生、消防部门就多次来检查。
  主管部门由过去坐在办公室里,通过提高经营许可证等门槛,达到监管的目的,改为撤销这道门槛,走出办公室,进行事中事后监管,这是对部门职责的一次革命性改变,各地正在积极推进。但这毕竟是一个新事物,仍需要深入探索。
  在当前体制下,地方政府仍是市场监管的主体。调动地方政府的监管积极性,山东有创新做法。在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列全省17市空气质量倒数第一的菏泽、聊城,今年第三季度和第一季度分别跃升为全省第一。
  变化来自山东在全国首创的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全省以设区的市为单位,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的市,省级给予补偿;同比恶化的市,市级向省级补偿。这个机制调动起地方党委、政府抓治污的积极性,纷纷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今年1—9月,全省17市PM2 . 5、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同比改善度,分别达到14.1%和11.1%,考核的四项指标最差的也是同比持平。
  科学的考核办法,是调动各地对市场主体做好服务和管理的指挥棒。烟台市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于军勇发现,今年以来,各区县都主动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他说,这是因为省里的考核格外关注这几个领域。
  今年4月,省委组织部印发《2014年1 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实 施细则》。新的考核办法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倍受关注的“GDP考核”,则由前些年的60分降为25分。
  细则还设置了“市场主体增长数量及增长率”“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增长率”,均高达30分。引导地方既要做好监管,还要做好服务。
一年来,山东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施力,按市场化的要求走好改革每一步,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