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都市

张店湖田法庭通过网络化、标准化、科技化建设,突出便民诉讼——

打造基层法庭“样板间”

2014-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磊 冯萍 胡卿 报道   10月20日,湖田法庭工作人员通过电子触摸系统查询司法公开信息。
阅读提示
  基层人民法庭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是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载体,是审判、执行司法业务的主要承担力量。但是,由于基层法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
  今年8月1日,湖田法庭新审判综合楼落成并投入使用,依托网络基础和数字化体系,以网络化、标准化、科技化为法庭建设的根本,配合法庭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为辖区百姓提供司法服务。
  □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冯萍 胡卿

 给裁判书上“身份证”
  “盖章难是长期困扰法庭工作的难点问题。以往人民法庭的裁判文书必须送回本院签章,往返周期长,既制约了法官工作效率,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湖田法庭庭长宋丰柳说。
  为此,湖田法庭配备了电子签章系统,审判员初拟文书以后,通过电子签章系统上传至庭长审阅,在上传过程中同时生成裁判文书的身份证即二维码。经庭长审核完毕后,提交分管院长签发,签发完毕后,审判员就可以通过本地打印机直接打印带有二维码并加盖院印的裁判文书正本,减少了原来到机关办公室盖章的环节,既有利于提高法院办事效率,又方便了市民。
  除此之外,湖田法庭最大的科技审判庭面积150平方米,可容纳35人旁听,安装有先进的监控系统、影像系统、语音系统和信息系统,以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远程提讯质证、诉讼证据多媒体投影展示、庭审信息同步显示、实时监控等功能。庭审结束后,庭审录像及笔录可随时调出观摩、评查,并可直接刻录出DVD光盘。法院还可借助该系统对整个庭审动态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别看咱法庭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采访时,正好刚开完庭的一位律师告诉记者,“干了十几年律师了,眼看着这基层法庭的发展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我们也跟着沾光啊!开庭证据展示更直观了,拿到判决书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电子查询更透明
  “王法官,你好。我是上周五刚开完庭的原告刘晓梅,补充了一份证据材料,今天带过来了,您不在,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当事人刘晓梅在湖田法庭当事人休息室通过电子触摸查询系统的“我要找法官”选项,发给法官王长辉的一条短信。
  “出差返程路上,15分钟后到,请稍等。”不一会儿,刘晓梅就收到了回复。
  “这是全市法院统一引用的数据管理平台,系统使用后台数据库管理技术,80%以上的信息量通过数据库自动提取,无需人工管理。”宋丰柳介绍,系统尽量用市民看得懂的标识进行展示,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常识、风险告知、卷宗查询、自助打印复印等一系列功能。通过扫描当事人身份证,系统会将当事人在法院的案件的进程、节点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切实做到了司法公开。
  “案件查询内容不仅可查询该庭案件,也可查询全市法院所有涉及该当事人的案件,使法庭成为全市法院便民网格的一级网格,尽量让当事人用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获得最多的司法公开信息。”宋丰柳介绍。
“三位一体”促和睦
  赵某、孙某是湖田镇西张村人,今年7月因琐事发生争吵导致肢体冲突,最后诉至法庭。承办法官郁有君意识到,二人同村,若从本村找个中间人来调和,有利于解决矛盾。于是,郁有君便联系到该村调解员陈建平,一起上门做工作,赵、孙二人才终于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据宋丰柳介绍,针对管辖区域面广、线长、点多,群众不便诉讼的情形,湖田法庭建立了网格化调解制度,由法官和村镇社区形成调解网络及时化解矛盾。“有时针对法庭受理案件以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债务合同等居多的情况,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工厂村居,法官与调解员一起在那里排查矛盾纠纷、现场帮助解决问题。”
  记者看到在湖田法庭调解网络分布图上,清楚标明了各法官及人民调解员的联系方式。其中,法庭在中埠镇设有便民工作站一处,作为纠纷排查和调解、巡回办案、宣传法制的固定场所。法官每周五到法官便民工作站轮班,对于当事人行动不便或双方均是工作站辖区内的案件,安排在便民工作站开庭审理。工作站还聘请威望较高的村民作为调解员,可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的独特作用,联合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和信息沟通。
  今年以来,便民工作站共处结案件51件,诉前化解矛盾68起,指导调解组织培训83人次,接待来访群众267人次,提供法律咨询33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