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村”如何搭上致富快车

采摘游、“农家乐”延伸苹果产业链,阳三峪村成为乡村游好去处

2014-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杨淑栋 报道   10月19日,田月水正在苹果园里查看苹果长势。
阅读提示
  阳三峪村位于沂源县张家坡镇,全村180户580口人,是当地有名的“苹果村”。而今年,“苹果村”格外热闹,村干部带领村民搞起了乡村旅游,延伸苹果产业链,采摘游、“农家乐”让苹果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银果”,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今年,沂源县开展了“美丽沂源乡村行”工程,阳三峪村作为首批16个示范点之一,已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诚信品牌单位。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张琦

   层层梯田层层果
  10月19日,记者走进阳三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层层梯田层层果”,“沂源红”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甚是喜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月水告诉记者,村里95%的农民都种苹果,卖苹果、搞采摘是村子的主要收入来源。
  往年沂源苹果节,阳三峪村一天最多能接待上千人,但游客们大都摘完苹果去别处吃饭、住宿,眼看这么大的客源白白流失,田月水很着急。
  “省里重提乡村旅游,俺们村有山、有水、有果树,还有伏羊文化节,特别适合做‘农家乐’。”然而兴致勃勃的田月水很快遇到了麻烦。很多搞“农家乐”的村子都出现了村民不愿入伙的情况,阳三峪村也不例外。部分农民思想保守,一是不放心流转房屋和果园,二是怕不挣钱。好事难推广怎么办?田月水认为应该解放思想和利益引导“两手抓”。
  阳三峪村村两委总共3个人,干完白天的活儿,晚上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田月水说,我们人虽少但劲儿不小,这劲儿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心意。做通思想工作后,身为三家企业老板的田月水深知,提高村民积极性最有效的还是可观的实际收益。“先找几户做起来,大伙儿看到好处自然愿意加入。”
  项目前期田月水几乎押上了全部家当,自掏腰包投入21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民只需流转房屋、土地和果园即可分红。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第一批31户“农家乐”中有20户已正式营业,有意向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田月水忙得不亦乐乎。他计划用3年到5年的时间,把全村180户村民都吸纳进来,将农家乐发展成“全村乐”。
 “散兵游勇”变身“正规军”
  “发展农家乐最忌‘散’,不能东家这样、西家那样,必须要有统一的制度来规范服务标准。”田月水说。
  今年3月,沂源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成立,村民通过流转房屋和果园入股,实行“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收益四六分成,村民拿大头。“现在有好几家旅行社和旅游团跟公司签了协议,年底就可给大伙儿分红。总之,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能致富。”田月水越说越高兴。
  记者看到,阳三峪村的各户农家乐从毛巾、被褥到装修风格全部统一,整齐又不失农家风味儿。“条条框框不可少,我们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统一标准,业户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制度搞好接待、服务,避免恶性竞争……”田月水讲起生意经来头头是道。
  除了完善管理制度,阳三峪村还结合当地伏羊文化风俗进行特色规划,正在建设集旅游、采摘、狩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三峪一地一果园”综合性景区。“三峪”是大寨峪、涝洼峪、百里峪,“一地”是“吉羊福地”,“一果园”是有机富硒采摘园。
  看工地、查卫生……事必躬亲的田月水每天早上4点多就开始在村里转悠,琢磨哪里还需要改进。田月水说,村里会继续硬化道路、扩建停车场,把细节搞好,才能真正使游客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
 村民致富安居乐业
  10月18日,沂源苹果文化节的前一天,600多名来自各地的游客、驴友涌入阳三峪村,摘苹果、体验乡村生活。当天,村里的“农家乐”家家爆满,其中一户仅18日一天就收入6000多元。
  除了卖苹果、做餐饮,成为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员工的村民还能按月领工资,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一个人挣两份钱。
  “俺媳妇帮农家乐打扫卫生,俺到村上工地搞建设,俩人一月能挣4000元。”“福泉人家”农家乐的老板田月泉高兴地说,自己既是工人也是股东,工资加上房租、地租,还有预期的年底分红,一年下来人均赚个两三万元没问题。
  “以前是花钱请人家城里人来玩都请不到,现在是城里人掏钱争着来干农活、住农院、吃农饭。在家门口挣钱,比出去打工强多了!”田月水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也陆陆续续回村发展。
  农村生活好了,不只是收入多了,还有村容村貌的变化。“俺们这个村支部书记真不孬。”提起田月水,80多岁的孙常花大娘竖起大拇指,说这两年村子变化大。“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脚泥”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成堆的垃圾山也被消灭了。最近又听说村里新建的养老幸福院冬天就能住上了,孙大娘很期待。
  风景区、幸福院、幼儿园……阳三峪村正在一步步实现老人养起来,青年干起来,小孩管起来,全村富起来,真正让村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