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作风建设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青岛市市南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务实效

2014-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区委领导与全区10个街道的社区党委书记代表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市南区举行局长蹲点进社区动员大会
  △社区党委书记代表给区委领导提出的意见得到落实,300名社区工作者已就职上岗,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珠海路街道民情责任田包片干部到居民家走访
  △香港中路街道民情联络员到居民家走访
  △湛山街道配备窗口便民服务箱,方便居民办理窗口业务
  □薄克国 卢佳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一年多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青岛市市南区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市南区转变政府职能,以百姓需要为导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听民声,对企业、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采纳、限时办理;聚焦“四风”抓整改,窗口单位启动“五个一”文明服务提升活动,审批大厅率先全市启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升级建设工作,政府政务服务实现“触网”升级,为企、为民服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社区工作者驻基层服务群众
  “干社区工作17年,我还是头一次用幻灯片和多媒体来展示工作成果。”市南区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淑伟说,自从社区来了两名大学生社工,不仅人手充裕了,社区工作和服务的形式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南区为破解基层社区服务群众力量不足的问题,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先后两次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社区工作者,首批170名大学生社工已全部到岗,第二批130名大学生社工也已培训完毕,正等待分配,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现状实现有效缓解。
  “别小看一个社区居委会,居民有啥大小事都离不开,面对繁杂的社区工作,现在的工作人员真是忙不过来,建议进一步加大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力度,为社区增配大学生专职社区工作者……”在市南区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湛山街道秀湛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闫政向市南区委书记王久军提出的意见,引起了在座所有“小巷总理”们的共鸣。
  为此,市南区深入社区进行全面调研,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0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以缓解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现状。经过统一培训,300名大学生被分配到全区65个社区,主要从事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和民政事务工作。
  据介绍,市南区这批招录的300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24岁,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48人。“这批社区工作者上岗后,全区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下降为40岁,社区工作力量得到有效改善,原来每个社区工作者平均为4—5人,现在达到7—8人。”市南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许洁先介绍。
“流程再造”
网上审批服务更便捷

  在推进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南区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和流程再造,积极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
  作为全市网上审批唯一试点区,自2013年12月起,市南区率先启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升级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网站主体功能建设;7月初,市南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上线试运行;8月下旬,市南区又在实体大厅推出审批证照快递送达业务;近日,市南审批服务大厅微信公共账号正式开通使用。在所有市南区审批的事项中,已有120余项审批事项开通了网上审批服务,其中7个可以实现全程的网络办理、快递送达。
  “今年初,我们开始系统梳理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监督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审核确认审批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法定时限等审批要件,进一步完善、优化、调整网上审批事项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简而言之,我们要确定哪些事项适合网上审批,并科学确定工作流程。”工作人员介绍。
  针对多个部门提出需验原件、纸质材料存档的情况,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验环节验明收取办事材料,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部门上门取件的方式,减少办事人员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目前,在市南区全部行政审批事项中,已有55%的事项做到网上预审、网上提交。近日,服务大厅又推出微信公共服务,开通了移动审批服务,提高了全区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微信端,办事人员可以查阅办事指南,并对事项进行预约和办件查询;还可进行办件登记,提交各部门审批平台进行业务受理,上传材料进行网上申报。微信公众平台上还设立智能问答模块,申请人可通过与电脑互动获取讯息;社会公众可通过微信评价,对窗口人员服务进行评价;部分特殊人群可通过语音,将申报所要填写的基本信息映射到表格相应位置;在微信公众平台,设立动画配有手语专区,让特殊人群无阻碍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
  为切实解决辖区群众办事难问题,今年4月份市南区在全区启动“五个一”文明服务提升活动以来,全区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和执法监管部门严格按照“一张温馨笑脸、一句热情问候、一杯暖心热水、一心一意服务、一句满意道别”的承诺内容,严格落实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并根据服务内容和企业、居民的需要,创新服务思路和方式,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如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创新服务思路,在原有服务窗口的桌牌背面,详细列举各窗口所受理的各项事务及权限,服务内容一目了然,方便来办事的居民;江苏路街道为街道、社区每一个政务大厅制作了宣传展板,将“五个一”服务标准等宣传内容在大厅显著位置展示,既对服务人员起到提醒作用,也让居民深入了解街道提升为民服务的标准和内涵;八大关街道对街道社区服务大厅56名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为服务大厅配置服务满意度评价和指纹考勤、监控录像、录音电话等系统,签订公开承诺书,中午休息期间轮流上岗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提供服务,建立“24小时”接听、回复群众热线,树立主动服务的新风和真诚服务的形象。
党员领导干部进社区蹲点办公
  “群众最有智慧,群众最有力量”。市南区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扣问题导向,号准居民需求脉搏,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工作到基层开展,作风在一线转变。今年4月,市南区启动了“局长进社区蹲点办公”活动,与社区联系密切的机关部门的局长、副局长,与全区65个社区结对,从4月开始,每个月到结对社区蹲点办公1天,白天“走、干、讲”,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讲解政策;晚上“读、写、想”,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思考工作。
  “能不能在我们街道也建立一个公益早教中心,为我们管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亲子活动的场所”,“我们社区的老年人对电脑培训的呼声很高,能不能给澳门路社区也建立一处‘数字化学习港’以满足周边居民学习电脑的需求”……4月23日—25日,市南区教育局的局长们先后到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澳门路社区和海口路社区蹲点办公,针对居民们的需求,局长们现场调研,第一时间给予了答复和承诺。
  市南区教育局局长赵辉到联系社区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蹲点办公,社区居委会主任董作兰在简要地给他介绍了一下社区的基本情况之后,直奔主题,就社区公里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向赵辉发问,董作兰说,“珠海路街道一共有6个社区,6万多人口,但是管区内却没有一所小学,只有一所机关幼儿园,大部分孩子都被家长送到私立幼儿园了,收费贵不说,管理可能也不如公立幼儿园规范,家长们把孩子送去都有些不放心,不知道这个问题能不能帮我们协调解决一下。”
  珠海路街道一位居民说,“就是因为街道没有学校,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四处找学校,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因为附近没有初中,就把孩子送到市北区的初中,自己也跟着孩子在市北区租了个房子,真的很折腾。”听到大家的反映,赵辉答复说,“在珠海路街道建公办学校几年前就已经在考虑了,但是由于选址和学校空间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我们是想选择一个合适的校址既能方面居民接送孩子还不会造成交通堵塞,这就需要多个部门一起调研、商讨确定方案,通过之后才能落实实施,我们将积极推进该工作的进程,也希望居民们能努力配合我们,争取早日给孩子们建好学校。”
  赵辉说,以前感觉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与社区联系不大,也很少就教育工作到社区进行专题调研,通过今天的工作感觉到过去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倾听市民的意见,必须经常深入社区,而且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蕴藏在群众的智慧中。
  像赵辉一样,党员领导干部走进社区蹲点办公,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对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诉求和意愿进行现场答复,并加以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为市民带来了一些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结对帮扶困难家庭
  5月16日,市南区启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家庭”活动,全区347名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迅速行动,相继到自己联系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他们走进的家庭或有期盼光明的盲童、或有亟需解困的妈妈、或有等待救助的病人和残疾人,他们听到的倾诉有感激,也有期望,他们面对的问题有的易解,有的棘手,走访过程中的谈心交流让他们感受到了真诚帮扶收获的温暖,也逐渐找准了联系帮扶群众的切入点,这也是成为他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的重要依据,他们通过办一批涉及民生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确保联系帮扶效果。
  “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家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接地气了解基层实情,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感受百姓冷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一片,扑下身子真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实现为民服务“帮到家”。通过活动开展做到“零距离”倾听民声,“零误差”了解民意,“零障碍”解决合理问题,切实改进提升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突出定点帮扶,扶助到位。区人社局突出帮助困难户解决生活贫困这一重点,扶持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解决公益性岗位就业8人。针对特困家庭腾永梅,丈夫有病无劳动能力,孩子上学,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区人社局帮助其办理“体彩岗”,为孩子配备了学习电脑及学习用品,并计划长期跟踪帮扶,切实解决特困家庭的实际困难。区财政局领导班子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热心为生活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其中在走访红岛路社区单亲低保户邹恩平时了解到,其女儿邹敏考上了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但每年7000元左右的学杂费,让这个低保家庭犯了难。区财政局详细了解邹敏上大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决定将在其上学期间每年另外资助1000元,剩余的学费区财政发动全局工作人员为其捐款。
  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工作中,八大湖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开展了“党群连心结”活动,街道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与3户困难家庭结对,普通党员干部以科室为单位结对5户困难家庭。八大关街道在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活动中通过前期走访确定了11户特困家庭作为党工委定点帮扶对象,要求每名党工委成员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不定期到困难家庭走访。对帮扶对象已享受各种政策性救助后仍有困难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联系帮扶工作。金门路街道领导班子与管区12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为他们送温暖、办实事、解难题。八大峡街道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展“送救助帮到家”、“送岗位帮到家”、“送健康帮到家”的“三维一体”帮扶举措,街道负责人说:“管区困难群体比较多,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也是街道工作的一个责任。”
破解开放式楼院卫生保洁难
  “网格员徐伟每天打扫楼院,日清日洁,现在小广告、碎纸片基本绝迹,真干净,可谓是把洁净延伸到了社区最后一米。”湛山街道盐城路31号大院居民赵吉祥说。
  盐城路31号大院属于湛山街道235个开放式楼院之一,由于长期没有物业管理,多年来卫生环境差,居委会多次治理和保洁员清扫,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观。院内各类小广告随意张贴,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为解决开放式楼院脏乱差的难题,市南区针对居民需求,今年计划完成152处楼院的综合整治,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社区居住环境。目前,东海一路、红岛路及观海二路片区整治项目已进场施工,其他片区正在进行招标程序。加快开放式楼院楼栋单元电子对讲门安装进度,年内完成安装350套,目前对讲门的测量工作完成,由东到西推进,已完成金门路、珠海路、香港中路、八大湖、江苏路、八大关等6个街道3100余户的线路铺设及对讲分机入户。制定《关于开放式楼院实行物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湛山街道辖区所有开放式居民楼院,金门路街道、八大关街道、江苏路街道的部分区域已进行开放式楼院市场化运作。
  为解决部分开放式小区则因缺乏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造成楼院的治安、保洁、设施维修等工作滞后,市南区还将积极探索开放式楼院管理模式,下大力气对开放式楼院展开整治,探索建立以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为主体、物业公司为依托、居民自治的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让居民楼院的环境大变样。
  “我们小区不仅有物业来管理,还成立了自治委员会,大伙一起管理自家的小区。”家住仰口路社区的张女士说,走进张女士家所在的小区,道路全部硬化,院内绿化带花草树木别具一格,整洁程度堪比高档封闭小区。而在市南区,像张女士家所住的这种开放式小区,通过楼院自治管理让小区更便于管理的还有很多。市南区通过推广“准物业”管理模式,将开放式楼院封闭管理,由威信高的、素质高的热心居民发起成立自治委员会。
  各街道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带有公益性质的物业服务企业,遵循低偿微利和政府补贴原则,对开放式小区进行物业管理,提高开放式小区居民生活质量。有的无物业小区通过雇用保安负责院内安全保卫、维持秩序。保安费用由车位费支付,结余用来支付公共用电产生的费用,定期公示,接受居民监督。建立居民志愿者治安协会,在加大政府投入,为居民小区安装防盗门、对讲门和监控探头的同时,加大群防群治力度。
  此外,各街道还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特色管理模式,如湛山街道对管区4处实行开放式物业管理的楼院由街道拿出部分资金予以补助;对管区60余处开放式楼院由街道组织社区公益岗服务人员进行保洁,剩余的楼院委托一个物业公司实行代管的模式;金门路街道8个社区居委会分别划出20000平方米作为一个试点区域,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市南绿化公司实行专业化服务。八大湖街道福州南路64号楼院实行由相邻的小区物业公司代管形式,其余开放式楼院由社区公益岗与委托专业化公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管理,八大关街道将太平角6路以西、香港西路以南、南海路以东的区域委托给海滨风景管理处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市南区通过务实求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拿出了一本整治“四风”的明细账,交上了一份作风建设的成绩单,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
  尽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收尾,但作风建设并未收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没有终点。市南区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打造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的强大正能量,在作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