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金融

注册地须在中国的硬性条件阿里巴巴无法达标,这导致其必然无缘中国资本市场,但互联网行业集体“出走”,则无可回避地将矛头指向了中国资本市场体制——

资本市场积弊“逼”走互联网企业

2014-09-24 作者: 孟 佳 来源: 大众日报
  □ 孟 佳

  过去几天,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持续搅动着全球资本市场。
  经过两个星期的预热,阿里巴巴终于完成了美股史上最大规模的IPO。阿里巴巴上市首日收盘报价大涨38.07%,收于93.89美元,依此计算,这家中国电商龙头企业的市值高达2413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如此惊人的境外市场IPO,再次刺痛国内资本市场:为何优秀的科技型企业会流失到了国外资本市场?
  天鹰资本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白皮书》显示,2013年共有83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完成IPO,合计融资接近1200亿元。今年上半年,在A股重启新股发行的背景下,仍有52家中国企业实现海外上市,融资总额超过600亿元。
  如果把互联网科技企业单独拿出来看,结果更让人触目惊心。过去的十几年中,腾讯、百度、新浪、京东商城等大批本土新兴技术类企业纷纷走向了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前十大互联网公司均选择在美国或香港上市。
  依托中国消费者起家的互联网巨头和无法享受其投资红利中国股民,这结局多少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不过,仔细想想,阿里巴巴们“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实,再次击中内地新股发行体制的积弊,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等不起。
  具体到个案,注册地须在中国的硬性条件阿里巴巴无法达标,这导致其必然无缘中国资本市场,但互联网行业集体“出走”,则无可避免地将矛头指向了中国资本市场体制,这一体制早已不适应日益膨胀的互联网行业的融资需求。
  对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A股市场准入的高门槛是国内上市的最大制约。这方面,最明显的莫过于对持续盈利和资产规模的要求。互联网企业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其惯常的盈利模式又是先期“砸钱”积累客户,净资产和盈利几乎不可能达到IPO的要求。
  相比而言,纳斯达克等地上市条件比较宽松,尤其对盈利没有特殊要求,对企业的评价交给市场,只要市场认可企业的成长性,哪怕IPO时亏损,股票也可大涨。唯品会2012在纽交所上市时就处于亏损状态,被称为“流血上市”,但这无碍其获资本市场追捧,今年8月唯品会股价一度超越百度,成为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第一高价股。
  除门槛外,IPO审批效率也成为互联网科技公司登陆A股的拦路虎。
  目前IPO排队的有近600家企业,按照证监会宣布的半年审批100家的节奏,消化存量还需3年。互联网行业商机转瞬即逝,IPO的审核速率无法满足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即便阿里巴巴符合国内上市条件,IPO审批速率也是它“等不起”的。根据阿里巴巴与雅虎此前协议,只有2015年底前上市,其才有权回购雅虎剩余股份的一半。
  总的来说,当前A股市场的这套准入制度基本是针对工业企业来设计的,国内资本市场是为适应工业化过程中的融资需求而生的,在新兴的虚拟经济兴起后,互联网新技术企业想获得融资支持必然四处碰壁。
  不过,新股发行体制上的弊病不只关上了互联网科技企业进入A股市场的门,其对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股权融资亦产生了不利影响。
  例如,国内股权投资机构从退出机制上考虑,更愿意扶持能在A股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这样更容易在退出时变现。这导致国内股权投资实际也需要跟着A股市场的偏好走,互联网科技企业创业期难于获得国内融资。互联网巨头在创业伊始,获得的股权融资多来自于国外机构。反过来,互联网企业被外资控股后,想在国内上市就更不可能了。
  解决办法其实从不存异议,市场早已达成共识:不管是呼吁多年的《证券法》修订,还是一直在期待的IPO注册制,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快、更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在经济急于找到新动力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已没有资本让科技巨头们“背井离乡”了。
  证监会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9月12日表示,对于未盈利企业先到股转系统挂牌1年后再到创业板上市的建议,证监会已在积极研究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