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烟台高新产业——

搭建创新平台借“梯”腾云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走近山东创造(三)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平台是政府主导、有效聚合各类创新资源的一个捷径。”对于创新平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副总经理、留日博士、药物毒性评价专家杨小平如此评价。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生物技术中心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动物“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平台,在2年内已成功培育出“人抗体轻链基因簇”转基因小鼠。通过这种转基因小鼠,可以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与上市,有望在5-10年内建成国际领先的“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基地。长效与靶向制剂研发技术中心成为我国该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项目有8项,其中3项在美国FDA申报,已经进入临床研究。
  5月28日,记者随“走近山东创造——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烟台。烟台地处胶东半岛,交通不算便利,但烟台近年来却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成绩亮眼:成功引进建设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等;积极争取支持,依托登海、万华、东方海洋、南山、氨纶等5个企业,建设了5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国家相应领域研究,同类机构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同时,该市已有7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9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记者了解到,平台、载体的建设是创新环境里极为关键的一环。尤其在我国现有科技体制下,平台的层次对研究单位争取项目的层次和支持力度存在较大制约。
  “烟台要发展,创新要起效,就必须坚持借梯腾云、借智引才,大力开展协同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持续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烟台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宜清说。其实,烟台自身的科研资源并不算丰厚,但现在,烟台高层次科技资源已经是可圈可点。
  或许从经济数据上看更为直接:烟台市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1120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5648亿元,年均增速22.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1%提高到2013年的40.05%,高出全省9.82个百分点,产值和比重均居全省第二位。
  平台并不是说建就建,一建了之。建,要依据地方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建了之后,更需要使其切实发挥作用,为科研人员、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并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目前,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已被列入国家创新药物(烟台)孵化基地和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这对其又将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