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县乡财政兜底“洁净村庄”

村庄环境变美人们生活习惯得到改变

2013-10-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 梦 王兆锋  
  通讯员 孙洪锋 崔正柱 报道
  本报茌平讯 正是秋种的大忙季节,韩屯镇北孟村里各种农业机械车来车往不断,甚至昼夜不息。10月18日天刚蒙蒙亮,村里的三位保洁员就“上岗了”,“县上镇上给咱投钱投物投设施,让咱干干净净地过日子,咱群众没花一分钱,村里的环境从地下到天上,变化大了去了。”保洁员范爱庭边清扫大街边和记者攀谈。
  村主任尹绪申介绍,北孟村有812人,村内主干道4条、2.1公里。这几年虽然都铺上了柏油路,但村民们传统的生活习惯还是没有变,秸秆垛在柏油路两侧蔓延,杂草在路边从生,甚至部分群众直接把粪堆堆在公路旁边,垃圾随手丢,连村里的下水道都阻塞了。变化缘自今年年初,北孟村被确定为“全县农村公共运行维护”试点村之一,县里为村里配备了9个垃圾箱,由镇上的专车每天清运,并由财政出资在村民中聘任了3名保洁员,同时,韩屯镇拿出近5万元,动用机械对北孟村的垃圾、杂草等进行彻底清理,在主干道两侧载上了绿化苗木,还在村边专门平整出近10亩土地,供村民集中存放秸杆,尹绪申说:“今天的北孟村,‘模样’俊了,交通畅了,垃圾进箱了,杂草不长了,几大堆消失了,连人都显的精气神高涨了。”
  县财政局局长张明告诉记者,茌平县是传统农民大县,因农民生活习惯和基础设施问题,农村村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长久存在,又因为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即使有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想法也因资金问题而“有心无力”。今年元月,茌平县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382个村开展以“洁净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运行维护”试点工作。由县财政承担70%,乡镇根据各试点村村集体收入情况,承担15%-30%,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工作。县乡两级累计投资2600多万元对试点村进行村容整治、绿化美化,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5处、购置垃圾运输车15辆、配备垃圾箱5300个、聘任村级保洁员950名、配发保洁三轮车382辆,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在不增加群众一分钱负担的前提下,做到了“一日两清扫、全天侯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了“‘三大堆’(垃圾堆、粪堆、土堆)消失、‘三大垛’(麦秸垛、玉米秸垛、柴禾垛)统一存放,路面无杂物、小巷无杂草、三季有花四季绿”的状况,脏乱差不再是农村村容村貌的代名词。
  村貌变美,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博平镇刘坦村年轻的儿媳妇齐淑英,结婚后坚决和婆婆分家过,孩子也不让婆婆带,原因是婆婆谢红霞太不爱收拾家,“进屋要用脚搓两下才能找到落脚地方,凳子上常年厚厚的一层土。”刘坦村成为试点村后,在环境的影响及村委会的教育下,谢红霞终于改了“一辈子的习惯”,如果婆媳两家又“合灶”吃饭了,齐淑英说,过了元旦,她就把照看孩子的事交给婆婆,自己到附近厂子里去当“打工嫂”。据统计,开展“净化村庄”活动以来,茌平县农村新增经常性文艺活动队伍105支,“铁杆”队员达4800余人,邻里纠纷、婆媳矛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