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山东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

梦开始的地方

2013-08-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全国妇女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剧作家、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院长陈雪云女士
  △闫寒 内地流行歌坛男歌手、山东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山东艺术学院流行唱法教师、东营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于文霞 第62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冠军、2012年世界小姐总冠军
  △冷漠 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一曲《小三》一举成名
  △丁于 “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主题歌《相亲相爱》曲作者
  △天悦 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王牌领唱、综艺节目主持人
  △校园一角
  □张春奇 菅常营
  
  这是一个让年轻人成就梦想的地方,这是一处培养了众多音乐制作人、主持人、艺术家的人才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世界小姐、史上最年轻的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艺术家、山东省第二个声乐硕士……
  这里是山东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当众多高校向那些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子们关上大门时,这里却向那些怀揣梦想的学子们敞开了另一扇大门,为他们铺平了另一条通往梦想成功的道路。
  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管理体制,无数个稚嫩的梦想在这里羽化成蝶,无数颗向往蓝天的年轻的心在这里翱翔,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走进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寻梦,分享那一个个成才、就业、创业的梦想。
雏鹰从这里展翅
——学子成才之梦

世界小姐于文霞:梦想从这里起步
  今年6月,在世界500强财富巨头与全球政要云集的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24岁的于文霞是那么的年轻和与众不同。谁又能想到,她的梦想起步于山东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
  “财富论坛,全球关注,作为世界小姐冠军,我将在这个论坛上与嘉宾们讨论年轻一代的梦想与挫折。”于文霞说,“从乡村到国际大舞台,从菏泽音乐艺术学院到世界小姐冠军领奖台,我将与全世界分享我的梦想故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于文霞非常自豪地告诉笔者,“2005年我考入菏泽音乐艺术学院上学期间,不仅通过勤工俭学,赚取学费与生活费,顺利完成了学业,更为重要的是,这让我拥有了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坚强的意志。可以说,在学校的那些日子里,既为我的演艺生涯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也塑造了我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敢品性。”
  “我们在确定梦想的时候,一定不要好高骛远,要一步一步走。”于文霞说:“2005年到菏泽音乐艺术学院的时候,我就给自己规划了自己的人生道路,2008年我顺利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年6月30日和8月18日,我又分别获得第62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冠军和2012世界小姐总决赛冠军。”
情歌王子冷漠:音乐是我不变的梦想
  冷漠,一位热情的歌者。有人说他是唱歌天才,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一首《小三》,让冷漠一举成名;出道至今,他相继推出八张专辑。
  冷漠,原名冷全伟,河南省新乡市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音乐天赋,在说话还不清楚之前,嘴上便能哼出歌曲的旋律。冷漠考上山东菏泽音乐艺术学院(原齐鲁音乐学院)后,学的是键盘专业。几年的艺校生活,让冷漠的艺术天分渐渐显现。
  毕业后,冷漠与同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开始了酒吧歌手的生涯,工资从20块钱一天到350块钱一天,伴奏从磁带到CD再到现场乐队,冷漠带着不灭的梦和自己的乐队一起走遍了中国的16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机缘巧合,他与著名的音乐制作人陈伟在北京相识。陈伟为冷漠量身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歌,像《小三》、《看透爱情看透你》、《造物弄人》、《我不怪你也不会恨你》、《伤心城市》等,这些歌曲将冷漠的声音发挥到了极致。接下来,冷漠的演出场次一天比一天多,演出费也一天比一天高,朋友们见面就说:“冷漠,你现在火了。”然而冷漠似乎全然没有感觉:“虽说钱挣的越来越多了,但是我把钱全投入到制作上了。音乐才是我永远不变的梦想。”
  史上最年轻“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丁于:为“小混混”的音乐梦想插上翅膀
  今年7月20日,北京电视台《最美和声》的舞台,当丁于和胡海泉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丁于。
  其实,丁于早就是一个多才的音乐人。不久前,作为国家最高艺术奖项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揭晓,第十一届全运会主题曲《相亲相爱》获奖。这首被冠以“全民”标签的金曲,创作人就是丁于,而他也凭借这首歌,成为“五个一工程奖”史上最年轻的艺术家。
  这个在当今歌坛红得发烫的丁于,出身于哪家名校?他就是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13届毕业生。丁于能有今天的成就,这可是他的家人当年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80后的丁于家住安徽凤阳,小时候的他特顽皮,特让妈妈费心。尤其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场车祸使家庭遭受重创,妈妈为了还债和照顾重病的姥姥昼夜奔波操劳,失去严管的他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小混混”。但他在“混”中却逐渐萌生了音乐梦,并于2002年只身登上北去的列车,报考了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先后在菏泽校区、北京校区学习两年。
  也正是在这两年中,在老师严与爱的督导下,在学校浓厚的求学氛围中,他彻底和“混混”告别;在名师团队的悉心教育下,他在器乐、声乐、作曲等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此,丁于说:感谢10年前的那列北去的火车,它把我带到了一个让梦想插上翅膀的地方——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
唱作全才闫寒:放牛娃成为专业音乐人
  在今天的齐鲁歌坛,闫寒这个名字不能不提起。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人,闫寒将满腔热情献给了他热爱的歌唱事业;作为一名艺术学院的老师,他秉承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先谱曲,再请人结合曲填词,尽量使作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细完美。
  闫寒是一个黄河边长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自豪对大家说:“我小时候就是黄河口的放牛娃!”自幼学习音乐,直至1990年考入当时的齐鲁音乐学院学习键盘专业,良好的音乐基础,是启发他对今后音乐创作及其发展的重要基石。
  1999年,闫寒荣获山东省首届通俗歌手演唱大赛一等奖,从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曾为山东电视台《唱响山东》、《民生直通车》栏目创作并演唱主题歌,为山东电视台《新闻女声组》演唱会创作开场童声合唱《星星河 月亮船》,为山东省慈善总会希望工程创作并演唱歌曲《爱在身旁》,为党的生日创作并演唱歌曲《党旗,永远跟随你》获2004中国十大原创金曲奖。
  2009年初,作为唱作全才的闫寒,联合山东才女朱贝贝共同打造的《深爱你的猪》,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曲。2010年山东城市形象大使火爆揭幕,闫寒凭借着一贯正面健康的形象,以及在年轻人当中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从众多选手候选人中脱颖而出。2009年10月,闫寒创作并演唱了个人原创专辑《展翅飞翔》,在全国发行。

  ◆梦想链接
  为爱好艺术的年轻才子,插一双梦想的翅膀,搭一架成才的天梯,是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的办学宗旨之一。因材施教、优才优教、名师专教、重金打造……各种培养手段一齐上阵,于是,幸运的成功者应时而生。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奖歌手、青岛歌舞剧院“花腔歌后”王文娜;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王牌领唱、《爽食赢天下》等综艺栏目主持人天悦;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电吉他教师、湖北省吉他大赛评委团副主席余晓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艺术团团长张歌;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原总政歌舞团声乐演员乔鹏飞;2010中美超级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冠军宁碧雪;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高级古筝教师和高级古琴教师资质的青年演奏、教育专家安英;17岁即担任珠海吉他研究会会长、后又相继成为香港中华音协吉他学会秘书长、中国音协吉他分会理事的青年吉他演奏家、评论家吴连群;在央视《非常6+1》力拔头筹的爵士鼓“齐鲁鼓王”李东升;“五洲唱响乐团”组合队长、二胡手季托……
  据统计,在该校20届60000余名毕业生中,陆续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本科音乐学院深造的约3000人;进入地市级艺术团、部队师级以上文工团担任专业演奏员,或在市级以上电视台担任专业主持人的有10000多人;在各级各类学校担任音乐、美术教师的有6000多人……
  一批批艺术才子,从这里放飞梦想,翱翔云天。
找到人生的坐标
——学子们的就业创业梦

用音乐打造金饭碗
  陈华,浙江宁波一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1993年他报考了当时的齐鲁音乐学校,除主修声乐和电子琴外,还选修了长号等多门课程。他坚信,掌握了音乐艺术这项本领,同样能决胜市场,为自己打造一只金饭碗。
  1995年毕业后,他放弃了留校做助教的机会,决心走自主创业之路。他联系了30余名要好的同学,利用实习期间挣来的20多万元做股本,成立了宁波华佳艺术团有限公司,以后还相继成立了礼仪公司、艺术传播公司、艺术培训中心等。
  20年来,他带领大家在基层文化演出市场冲浪,艺术团分部已先后设到长沙、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他的艺术团活跃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多次和宋祖英、韦唯、刘欢、毛阿敏等众多明星大腕同台献艺,不仅在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200多个国内城市给观众留下欢乐和歌声,还先后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国家。他的演出公司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了本省艺术产业大军中的佼佼者,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
肺腑之言诉衷曲
  20年来,通过在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学习找到人生坐标,从而改变了命运的学子数不胜数。每年,学院和陈雪云院长都收到大量的毕业生来信,感念学院的培育之恩,表达对今日生活的自豪。在此摘录几段。每封信都能带出一段感人的故事。
  樊晓静是个来自贫困乡村的学生,她毕业后被选招到莱钢集团文工团工作,在一次进京演出之前,激动和自豪的她禁不住提笔写道:“明天,我就要到北京登台演出。这是我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两年前我还是个把音符当阿拉伯数字的傻女孩,两年后的今天,我却与其他同志一起,代表20万钢铁工人进京演出了!此时此刻,我真想到母校的排练大厅里大哭一场……”
  2003年,在国内最大的造纸企业寿光晨鸣艺术团工作的赵姗姗给母校发邮件诉说心声:“虽毕业多年了,但始终都未能改变我对母校的留恋。两年的学习生活,无论从专业上还是思想上,都使我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能取得今天的点点滴滴,也是与之分不开的。毕业后我到了晨鸣集团工作,但我并没有放下挚爱的音乐,工作期间每逢过节、机关组织活动,我都担当文艺骨干,受到领导、同事们的赞赏,还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的演出。后来因工作需要,调到艺术团工作,工作之余,我还继续学习深造。”
  
  ◆梦想链接
  让万千学子掌握音乐艺术及相关专业本领,走出校门选到理想的职业,从而改变自身命运,这是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坚定信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坚持“学业至上、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瞄准“一专多能、实用为主”和“走上舞台能演出,走上讲台能授课”培养方向,全方位打造学生闯荡市场、自立社会的本领。
  因此他们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欢迎,每年到学校选招人才的应接不暇。20多年来他们向大庆油田、青岛啤酒、邯郸矿务局、杭州未来世界、北京铁路文工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输送了50000余名优秀毕业生,还有6000余名毕业生被基层文化事业单位选招,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但决不是把学生送出去算完。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在毕业生安置中坚持双向选择,要求不可靠的单位不去,未经国家批准注册的单位不去,企业文化不健康的单位不去,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对个别因种种原因就业不成功的学生,学院接收回来免费再培养。
“感觉回到了当年延安的鲁艺”
——梦想背后的力量

名师出高徒
  孙建伟教授是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他在钢琴、器乐、作曲教学上无所不精,并卓有建树。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教研第一线,始终把授课作为己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专于学术,精于业务,孜孜不倦地追寻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沿。
  孙教授结合艺术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独创的“七步授课法”影响了一批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教学风格。他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切入,找到处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院11届学生、考入二炮文工团的朱江,在谈到孙教授时曾经动情地说:“他是一位恩师,更像一个严父,教学非常严谨,非常关心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孩子。没有他和学院的严格要求,我们可能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这美好的梦想。”
  学院14届学生、升入南京艺术学院的李维维,虽然时隔数年,现在对孙教授的教学情形仍然历历在目:“他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讲究因人而异,又常常抓住学生的‘亮点’进行鼓励,使我这个当年高考落榜的学生重塑自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深夜急救
  故事发生在1993年秋季开学不久。一天深夜,一个叫李文忠的学生突发急病,腹痛难忍。陈雪云听到汇报马上赶到学生宿舍,迅速和老师同学一起把李文忠抬上学校的汽车,并嘱咐有关人员带上钱,急速赶往菏泽最好的医院——菏泽市立医院。
  医生诊断李文忠得的是急性肠梗阻,必须马上手术治疗。但手术前必须有病人的直系亲属签字,否则医生拒绝手术。李文忠的家在河北省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虽然已经向其家中拍发了电报(那时我国城乡尚未普及电话,更不像现在多数人都有手机),但即使家人接到电报就动身,来到菏泽也要两三天时间。恰巧的是,和文忠同在一个病房,当月也有一个本地农村来的、患同样疾病的年轻人,因为送医院晚了一步,遗憾地死去了。见此,陈雪云果断地说:“学生来到学校就是来到了一个新家,我做校长的就是他们的妈妈。这个字,我来签!”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等到李文忠的父母赶到医院,他已经在康复中了。看到老师同学把孩子照顾得那样周到细致,李文忠的母亲眼泪流了擦,擦了又流,她说:“文忠就是在家里生病,也得不到这份疼爱。能进这样的学校,是他的福气。”
  
  ◆梦想链接
  要把一所学校办成人才的摇篮,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者的真情奉献,三者缺一不可。菏泽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首先把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甚至可以说不惜代价。能请进来的请进来,实在请不进来的就靠过去。1999年,学院筹资上亿元在北京海淀区建立了一处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基地,这样,就与北京丰富的师资资源群体一下子靠近了,数十位国际国内著名艺术家、教授长年在实践基地兼课,从而使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水平牢牢占据了制高点。
  科学的管理与真情治校密不可分。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区,学院提出“养浩然正气,树齐鲁新风”的校训,保证学生在校受到最好的学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得到优良人格的养成,生活上、安全上得到比在家还要周到的关怀和保护。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形成了比学赶帮、团结向上的浓厚氛围。著名老一代艺术家、全国剧协原副主席赵寻专程来院调研后感慨地说:“看到这里师生朝气蓬勃的景象,使我感觉又像回到了当年延安的鲁艺!”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