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察

国产电影“走出去”为何愈加艰难?

2013-06-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赵琬微 
  日前有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海外票房收益仅为10.63亿元,比2011年同比减少48%。在国产电影票房不断飘红的背景下,为何海外票房连续两年大幅下降?专家认为,正是由于国内市场火热,一些电影人追求商业利润,电影品质随之下降,导致“走出去”遭遇寒流。
海外票房收益大幅下降
  2012年我国共有75部影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比2011年海外营销的20.24亿元大幅度滑坡,同比减少48%,动作片依旧是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主打类型。
  “2012年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乏善可陈,令人担忧。”《银皮书:2012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黄会林教授说。
  在分析票房等数据的基础上,这份报告还以外国观众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涉及107个国家,英语、法语、德语等40种语言的电影受众,共回收有效问卷1117份,受访者主要是各国年轻人以及电影业内人士。
  其中,一项关于中国电影“关键词”的调查显示,动作片、功夫片、动画片依次是海外观众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占到海外票房收入的七成以上。令观众印象较深的男演员依次是成龙、李连杰和李小龙;女演员是章子怡,其次是巩俐和范冰冰;张艺谋超过李安、陈凯歌,排在导演第一位。
“黑马”电影遭遇水土不服
  在国内大火、票房超过12亿元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美国却遇“囧”,收入仅有不到6万美元。专家分析,作为一部公路喜剧类型片,《人再囧途之泰囧》借鉴了好莱坞大量成功的同类电影的创作手法,在笑料包袱上融合当下流行的话题,满足了国内观众的心理期待。但在情节设计上,对国外类型片模仿、借鉴有余,发展和创新不足,在外国观众看来早已司空见惯,难以打通与海外观众之间的契合点。
  2012年,海外票房收入表现较好的电影有《一九四二》《十二生肖》《消失的子弹》等,但票房都没有过亿元,与2009年《赤壁》、2010年《功夫梦》超过10亿元的海外票房相去甚远。
  调查数据显示,海外观众并非对中国故事不感兴趣,有超过3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故事非常有特点,吸引人。但中国电影情节令他们感到“纠结”,有接近5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电影故事逻辑混乱、难以理解,编剧和翻译水平有待改进。 
呼唤本土特色与人文底蕴
  国产电影“走出去”为何愈加艰难?对于众多复杂的原因,黄会林概括为“薄了创作厚了制作”“薄了艺术厚了技术”“薄了人文情怀厚了商业利益”三个方面。相较于过去,中国电影创作既不缺钱,也不缺技术和设备,很多硬件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电影现在最缺的是创意和人才等“软件”。
  “十多年前,陈凯歌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在法国非常受欢迎,但现在所拍的优秀电影没有以前多了。”法国一位电影资料馆馆长说,电影没必要迎合外国观众的口味,更应该致力于拍摄具有本国特色、反映当代生活的内容。
  专家认为,在国内电影市场火热的背景下,一些电影人盲目追求国内高票房和商业利润,缺少人文底蕴与文化担当,拉低了国产电影的质量,是最近几年国产电影难以“走出去”的根本原因。
  不过,随着国产电影类型日趋多元化、中小成本电影崛起,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观看数量和接受程度大幅度提高,动画片和喜剧片等类型的电影也更加受到关注。中国电影行业中的多家民营企业开启了与国际著名电影公司的合作模式,为未来中国电影“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