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青岛新闻 财经

天然气亟待能源地位平等

——由天然气涨价传闻透露出的信息

2013-04-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白晓

  近日,有关“天然气大幅涨价”的传闻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尽管国家和地方物价部门相继表态澄清,强调传闻没有根据,但涨价传闻却犹如投向平静水面的石头,引发了行业不小的波澜。
价格倒挂
  在青岛,天然气已成为重要能源之一。据介绍,目前岛城天然气消费群体分为居民用户与工业、商业等非居民用户,每天的用气量高达275万立方米,其中管道气有233万立方米,汽车用气有42万立方米。
  “随着各类资本的进入,天然气的市场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由于价格形成机制依旧是政府定价,纯粹的、充分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泰能集团副总经理王春生告诉记者,天然气的价格包括出厂价格、门站价格与终端用户价格,其中,由于生产成本的变化,出厂价格与门站价格近几年来陆续进行过调整,但基于稳定生产、保障民生等考虑,终端用户价格调整频次及幅度明显滞后。
  青岛自2002年引进天然气11年来,市内三区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一直没有调整。青岛最近一次天然气调价还是在2008年。从那时起,青岛市管道天然气价格调整为居民类和非居民类两类,其中,居民类价格未作调整,依然为2.40元/立方米,非居民类价格调整为3.60元/立方米,车用天然气则实行市场化定价。
  此后5年,我国天然气上游价格上涨了50%,而国内天然气终端均价涨幅只有24%。其间,我省也曾4次提高天然气门站价格,导致目前天然气价格成本倒挂。
  目前,青岛天然气门站价格已经超过2元/立方米。“再加上管道输送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等,天然气到居民家中的实际成本已经超过2.40元/立方米的政府定价。也就是说,占公司近半壁江山的居民用气是亏损的。”王春生说。
消费规模偏小
  据介绍,天然气完全燃烧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其他污染物,是不可多得的清洁能源。然而,低价的天然气却面临着消费规模较小,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偏低的现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只有4%,天然气在青岛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也不到5%。
  近年来,青岛积极拓展天然气利用领域,每年均将新建改造燃气管网、发展天然气用户和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列为重点工作目标,推动天然气利用市场快速发展。目前,青岛已建成天然气管网5976公里,覆盖所辖七区五市,居民天然气用户达到130万户,天然气消费量达到8.5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加35%;主城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92%,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今年,岛城将继续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加快建设中石化山东LNG项目和配套输气管线,扩展全市天然气来源,新增天然气用量1.5亿立方米,使供气总量达到10亿立方米;建设和改造燃气管道260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6万户,新建10座汽车加气站;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煤改气等一批清洁能源供热示范项目,积极推动传统燃煤供热方式向清洁能源供热方向发展。
实现能源“地位平等”
  其实,相比“涨价”,“如何涨”应该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王春生认为,单纯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并不一定能助推行业的发展。“目前,天然气有煤炭、石油、电力等多种可替代能源,如果单纯提高价格,势必会造成部分用户的流失。”王春生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能源低价”的现状,关键是要实现各种能源的“地位平等”。
  “现在,表面上看,天然气价格偏低,但由于使用天然气前期投入较大,工业企业积极性不高。”王春生说,造成这一现实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的环境排放标准过低,而且不同行业实施的环境标准也不尽相同,使得燃用高污染能源煤炭的环境成本并没有完全由企业承担,而是转嫁给了政府与环境。如果国家制定更高的统一排放标准,并严格执行,企业在大幅增加的环境治理成本面前,将自然而然地转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这样势必造成供需关系的变化,价格自然会随之调整。
  阶梯气价也会是未来调整的方向。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前期我省推行阶梯式电价改革的成功实践,已为推进天然气产品价格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已成为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理念和方向,即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部分保持基本稳定,超出基本需要的天然气消费价格可适当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