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山东省市场主体发展状况盘点与思考:

以制度创新进一步激活各类市场主体

2013-04-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工商人员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委主要领导在省十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人才和资金等要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要更多向劳动倾斜,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打牢经济发展基础。
  近期,省新闻办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工商局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2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据介绍,在中央及全省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有力引导下,2012年山东省各类市场主体继续保持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实力增强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367.9万户,位居全国第三;内资企业数量首次回升,大项目企业增多,民营资本(金)比重突破五成,所有制结构持续调整,第三产业资本(金)突破两万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但也有另外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新设立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本(金)“双下降”,投资活跃度下降,市场主体经济支撑力有所减弱,同全国及先进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差距。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发展市场主体的要求,对于山东而言,是挑战,更是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深入盘点与思考,明确其实现路径,显得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付玉婷
  
整体向好
  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包括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在内的多位代表委员就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放宽重点行业限制、完善市场竞争,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提交议案。民营经济最初只是被看做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而如今,随着政策环境日益宽松,民营经济内生活力和发展潜力得到释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愈加凸显。
  《关于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指出,我省一贯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近年来全省民营经济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现行政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类市场主体纳入民营经济统计范畴。据省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我省实有各类民营经济主体193.6万户,资金总额3503.1亿元,截至去年年底,这两项指标提高到352.7万户和21237.3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资金实力显著增强,民间投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户均资金实力不断提高。2012年,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资金分别达到4.2万元、288.1万元、148.6万元。数量规模变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经济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强。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牛启忠指出,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生力军,在形成多元化经济主体、强化市场竞争、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私营大企业与小微企业形成发展梯队,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做大、做强,又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做多、做活。截至2012年底,全省实有私营企业集团1339户,私营小微企业约60万户,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私营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业结构也有了进一步优化调整。2012年,全省一、二、三产业个体私营经济累计户数比重分别为3.5:13.5:83.0,比2011年同期分别提高0.4、-0.6和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依然是个体私营经济投资热点,另一方面,受经济形势倒逼,在市场优胜劣汰规律的影响下,第二产业加快了转型步伐。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三农”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2012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户数平稳较快增长,户均出资总额、户均成员均比2011年同期明显提高;资金规模大、成员人数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迅速,截至2012年底,出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36户,同比增长69.5%;成员总数500人以上的58户,同比增长107.1%。
  民营经济嗅觉敏锐,市场反应灵活,加上近年来受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影响,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热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企业投资、经营更加灵活方便,国有、集体企业发展相对受到限制,2012年我省新登记国有、集体企业981户,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85户,同比下降28.18%。但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广杰对此作出进一步分析,通过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加快推进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我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集体企业正脱颖而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2013年经济形势好转预期增强,涉及经济命脉行业的国有企业也有望再次显露优势。
  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还在继续,多数外国企业资金大幅缩水,事业发展受挫,对外投资能力变弱,不少西方跨国企业在国家鼓励政策下回流,或转移至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而我国2010年底开始调整税收优惠政策,外资企业不再享受“减二免三”。从省工商局发布的全省市场主体报告来看,2012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统计指标继续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我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认缴额占注册资本额的比例达到88.90%,比2011年高出3.6个百分点,牛启忠局长表示,外方出资比例的提高显示出外国投资者在我省的投资信心更加坚定。
  同时,外商投资方向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比较平稳,第二产业仍是重要的外商投资领域,但主导地位有所动摇;第三产业则成为我省吸引外商投资热点领域,并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12年底我省新登记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1148户,远超第二产业的535户,占我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总户数的66.21%;在利用外资数额上接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带动我省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登记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拉动力。
仍存挑战
  去年8月起我省对生活便利行业个体业户实行“免登记”政策,一直在费县县城胜利路北首修自行车、电动车的张传国不仅开始为困难学生免费修理自行车,还打出了“免费使用气筒,维修费再降10%”的广告牌。闲暇之余,老张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在他的带领下,胜利街又新增了多类个体业户,成为名副其实的“便民一条街”。
  邹城市城前镇岔河村农民史祥彦自2011年底自主创业建立汽车饰品销售中心,从最初自家院落的“家庭式手工作坊”,到利用村里闲置场地翻盖起5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他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中心现已形成年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的规模,并能带动周边村居60多名农村家庭妇女利用空闲时间手工编织汽车坐垫,人均月收入可达1400多元。
  上述事例是我省各级各部门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为政策重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推动市场主体提量增效的真实缩影。2012年,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2〕14号文件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2〕28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融资支持与服务力度,积极落实了小型微型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免和清理了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监督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的主管部门,也在探索营造市场主体最优发展环境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围绕注册登记、成长扶持、监管执法支持着不同类别的市场主体做多做大做强。
  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作为2012年全国GDP排名第三的经济体,在市场主体发展的多个指标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排名前几位的省份相比,在有些方面也是落后的。
  各类市场主体相对值小,发展水平较低。省社科院研究人员计算了每千人市场主体数量,山东省排名滑至全国第五,去除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仅为8.5户,与美、英、德等国20—30个的每千人企业数、香港地区135个的每千人企业数相比仍处较低水平。
  进入程度、进入强度下降,市场主体发展显著降速,对市场前景信心相对欠缺。以“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占“原实有市场主体户数+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计算进入率(进入程度),该比重自2009年的20.05%下降到2012年的14.24%,去除吊销或注销市场主体户数的“净进入率”更是从2009年的10.96%降低至2012年的6.95%。以“新登记户数注册资金”占“期末实有户数注册资金”的比重计算进入强度,2012年该比重比2011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同时,2007年至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在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省按市场主体户数计算的投资活跃度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09年达到22.4%的最高点;2012年这一指标仅为15.4%,为近六年来的最低点。而作为经济增长关键力量的各类企业,新设立户数、注册资本(金)同比下降7.4%和10.2%,为2008年以来首次呈现下降态势,且降幅较大。
  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仍是我省的短板。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实有户数、私营企业实有户数同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偏少,特别是大企业明显偏少。到年底,我省投资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的私营企业与排名前几位的省份相比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本(金),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户数、资本(金)增幅方面,我省排名也有待提升。
破局有道
  观念差异可能是其中一个方面。南方省份商品意识强,历来有打工创业经商的习惯。而山东人历史上重土安迁,商品经济意识较弱。
  但专家普遍认为,更显著的差距在于制度层面。山东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指出,国内一些省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间层出不穷的制度创新,得益于政府的不干预甚至鼓励政策,温州发展的主要经验就是一个“放”字,即放手发展,放胆大干,放宽准入,招商引资主体得以下移。相比之下,我省是投资主导型经济,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创新和亮点,也进行了宣传和经验总结,但不能使之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下去,不能经常成为中央政策的积极探索者和先行者。
  这种制度差距通过市场主体尤其是对市场效率最为敏感的民营经济类主体的创业环境表现出来。目前我省一些地方的创业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孕育到死亡的完美生命曲线,很多主体在一开始的几年就夭亡了。民间经营的门槛依然有待降低,一些部门的收费项目依然有减少的空间,没有必要的年审事项依然有待去除。
  牛启忠局长认为,如果能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地对制度进行改革或创新,这种制度优势很快就能转化为环境优势,内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以激活市场主体新活力来激发经济新活力,外可吸引顶尖人才等各类稀缺资源,进一步服务我省市场主体结构优化和层次提升。
  制度改革一旦有所作为,市场主体完全可以成为我省再突破过程中的矛与盾。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市场主体活力的发挥任重而道远。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已于3月14日出台。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改革重在解决当前政府管得过多过细的问题,进一步地简政放权,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以此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在“两会”期间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介绍,投资项目现在管得有点多、有点细、有点碎,要通过改革减少这方面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这方面的审批也不少,改革要按照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定、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能够解决的事项不设立审批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再比如对机构或者对个人资质、资格评价和认定,通过这次改革,该取消的就要取消,该下放的就要下放。
  特别是工商登记制度方面,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的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记者从省工商局了解到,目前,该局按照省领导要求,对此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相关调研。
  中央政策已表述得十分清楚,地方政府也应跟上。我省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第一,去除人为设置壁垒,取消部分行业的准入限制,降低进入门槛,简化市场主体登记设立及其管理手续。最大程度减少对注册资金、经营范围的限制,尝试放开对经营场地和经营人员的要求,只要具备适当的联系方式和通信地址即可注册公司;继续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一步缩短审批环节和周期,降低注册费用和办理各类手续的时间。
  第二,强化在位辅导,通过社区大学、网络教室等方式开展面向新办企业和小老板的公共培训工程。省工商局有关负责同志提出,聘请名师名教授课,并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和小老板现身说法,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网络免费分享,将有助于扭转当前在位辅导偏重于政策和法律法规解读,缺乏针对性的弊端。
  第三,增强人力资源流动性,为就业创业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实行全省无地域限制、无行政企业单位区分的统一社保账号,确保不因人口流动和工作跨县市转换而随之变动;实施网络缴费;积极探索全省居民不受户籍限制,就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实现方式。
  第四,培育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对主要为处于孵化器、种子期的创业项目或企业提供投资的各类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提供支持,助力创业公司成长。市场主体成长发育需要建立一个良性、开放的生态系统,风险投资构成其中重要一环,应培育支持创业、容许失败的土壤。在为企业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方面,探索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持,外资与社会资金并重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第五,进一步制定加快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类制度。尤其是继续清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性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有效执行目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基金等项目。
  山东省2012年
内资企业基本情况

  2012年,山东省新登记内资企业(指国有集体企业,含分支机构,下同)6222户,比2011年同期登记户数减少了101户,同比下降了1.60%,新登记注册资本(金)740.42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190.33亿元,同比增长34.36%。其中新登记公司5175户,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429户,同比增加9.04%,新登记国有、集体企业981户,比2011年同期减少了385户,同比下降28.18%。
  截至2012年底,全省实有内资企业12.67万户,比2011年同期增加2141户,增长1.72%;其中企业法人5.6万户,比2011年同期减少691户,下降1.25%;全省企业实有注册资本(金)14526.85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590.98亿元,增长12.29%。
山东省2012年个体工商户、
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本情况

  2012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底,全省实有个体私营经济(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352.7万户,资金总额2123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21.2%。其中: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279.6万户,从业人员619.6万人,资金数额116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7.0%和20.8%;实有私营企业66.1万户,从业人员755.4万人,注册资本(金)190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7.6%和19.9%;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336户,出资总额1045.4亿元,成员总数74.3万个,同比分别增长24.4%、51.0%和32.9%。
  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2012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增速趋缓,新登记个体私营经济数量、资金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双下降”。2012年,全省新登记个体私营经济55.7万户,资金总额270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6%和11.5%。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3.7万户,从业人员95.7万人,资金数额28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4%、下降6.7%和增长10.1%;新登记私营企业10.7万户,从业人员96.1万人,注册资本(金)2096.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5%、15.9%和17.7%;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3819户,出资总额328.4亿元,成员总数16.6万个,同比分别增长4.3%、29.6%和34.7%。
山东省2012年
外商投资企业基本情况

  2012年,我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734户,其中外商投资法人企业1061户。我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外方认缴分别为146.26亿美元、79.37亿美元和70.56亿美元。我省新登记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292户,其中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87户。新登记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62户;外国(地区)来华从事承包、经营活动企业5户。截至2012年底,我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5885户,其中外商投资法人企业17135户。投资总额1581.14亿美元、注册资本896.79亿美元、外方认缴683.8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433.74亿美元、817.49亿美元和616.15亿美元相比,分别增长10.28%、9.70%和10.99%。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2881户,其中,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656户,与上年同期的2759户和549户相比,分别增长4.42%和19.49%。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3462户,比上年同期的3547户减少85户,同比下降2.40%。外国(地区)企业来华从事承包、经营活动企业21户。
  
名词: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具体来说,就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资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
  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消费者,前两者一般被合称为企业。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本文中的市场主体特指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国有集体性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企业包括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国有集体性质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