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

■思想解剖刀

传闻背后的“焦虑”

2013-03-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马清伟

◎源起
  李天一涉嫌轮奸案发生后,网上一时出现诸多关于他本人及其父母的传闻,“李天一案”旋即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舆论事件。

  种种传闻的散布传播,反映了存在于网友和社会普遍心态中的一种强烈焦虑和担忧,即司法公正有可能被权力或其他因素所干预。
  李天一涉嫌轮奸案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李双江之子”这一身份是最大原因。
  公众人物因其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大的号召力,一言一行都受到万众瞩目,因此往往能够藉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此即为人们常说的“名人效应”。除了每年从商家那里获得的不菲的商业广告收入、参加演出或比赛所获得的巨额出场费用,单看两会上的各类“明星”委员其数量之多、受关注度之高,就知道做名人的好处有多大。但有得必有失,在名人曝出丑闻等负面消息的时候,这种高关注度往往又会使他们成为“众矢之的”。大多数情况下,聚光灯给他们带来的是名利双收;但一旦犯错,他们同样不得不承受聚光灯照射之下的纤毫毕现。就案件本身来说,李天一的行为确实与李双江夫妇没有什么关系,网友和舆论对李双江夫妇毫不相干的“八卦”和攻击也没有任何道理,但作为名人,在获得比普通人更多的利益的同时,这种因名声而产生的高社会关注度却是难免的。事实上,这种不合理的“株连”非常普遍,以最近轰动全世界的南非“刀锋战士案”为例,事件发生后,其父亲乃至其整个家族都受到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和质疑,而这些关注和质疑又有多少是与案件有关的呢?
  看似无孔不入、无所不能,影响力巨大的网友,其实本质上反而是弱势的一方。对他们来说,李双江们才是真正强势的,“李天一已取保候审”、“年龄造假”、“受害者获北京户口及房产后撤诉”等传闻的散布传播,恰恰反映了存在于网友和社会普遍心态中的一种强烈焦虑和担忧,即司法公正有可能被权力或其他因素所干预。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相信和传播这些传言?因为有太多这样的先例存在。网络的汹汹民意背后,所要实现的不一定是某些专家所说的“舆论审判”甚或是“多数人的暴政”那样的目标,而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激愤化的宣泄和抗议——我们的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公正的现象,权力、金钱等干预司法审判的事例更是时有发生,人们对此已不满许久。
  从某种意义上说,舆论对个别案件的过度关注是对“以权代法”、“以钱代法”等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矫枉过正。一方面,李双江的公众人物身份和人们对司法不公的焦虑共同促成了李天一事件的扩大化;另一方面,舆论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传闻上,这同时也反映了舆论自身的局限性。首先,舆论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信息都是没有经过“过滤”的,很多都属于道听途说甚至是人为编造,因此,基于这些信息作出的评判是没有理性基础的;其次,理性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基于规则(法律条文)的,舆论的评判标准并不统一,往往是基于各种各样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因此呈现出一种群体的无理性。这就是为什么在上世纪轰动全美的“辛普森杀妻案”中,虽然舆论一致认为辛普森就是杀人犯,但在司法机关作出相反判决的时候,人们依然选择接受的原因——只有独立、公正的司法,才是产生客观理性裁决的唯一渠道。
  但舆论的过度关注至少产生了一种良好的客观效果,即在成为一个全民性事件之后,“李天一案”已基本失去了“密室操作”的可能性。在这种环境下,司法机关更容易作出独立、公正的裁决。可以预见的是,“李天一案”绝不会是最后一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因此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当我们的司法机关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独立、公正,理性和制度的渠道畅通了,人们才会不再相信各种各样的网络传言,非理性、情绪化的谩骂和攻击也才能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