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需要的不仅是补助

2013-02-26 作者: 孟一 才兴倩 来源: 大众日报
  “别人过年,俺们过‘关’,名副其实的过年关。”曲阜邮电局退休职工孙红梅(化名)2006年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悲伤让这位妈妈陷入了无休无止的痛苦当中,用她的话说“心里那道坎似乎永远也迈不过去”。
  随着最早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父母开始陆续步入中老年,部分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面临的养老、医疗等问题接踵而至,除了政府的救助,他们还需要全社会的爱,来驱散心中的阴霾。
   □孟一 才兴倩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最早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只生一胎的父母开始陆续步入中老年,倘若这些父母不幸失去自己唯一的子女,养老、医疗等问题就接踵而至,我们称这样的家庭为“失独家庭”。当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的主要构成,“失独”风险开始急剧增加,并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虽然全国很多城市都已开始关注这一群体,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一来普及面尚窄,二来没有抓住要害,生活补助、一次性补助等政策是小,解决心理问题、提供系统服务是大。日前,曲阜市出台相关政策,把目光锁定在“政府供养”、“再生服务”和“心理抚慰”上,创新举措对其它城市失独家庭工作的开展不无借鉴意义。

失独老人——
“别人过年,俺们过‘关’”

  2月20日正月十一,记者来到了曲阜市防山镇东核桃村的王开怀(化名)家。看的出房屋明显比邻居家新很多,但门口没有鞭炮屑,门上也没有贴春联。
  推门进入内院,崭新的院内散落着一些生活用品,王开怀夫妇俩慢悠悠地出门来招呼,知道记者来意,不及寒暄已泪眼朦胧。“这是给儿子准备的新房,离结婚6天的时候人没了……”老人语塞,让人不忍心再追问任何问题。
  记者看到,沙发外面套着一层塑料袋,茶几、电视柜、彩电等还都放在包装箱内,墙上的结婚照里,是在所有新人脸上都能读出的幸福。
  然而,就在去年,还有6天就要降临在王开怀一家头上的幸福却被突如其来的噩耗击碎了,儿子因感冒到医院注射点滴,产生过敏反应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被活生生从天堂拉进地狱的老两口崩溃了,他们哭天抢地、痛不欲生,待到眼泪哭干、哭净,他们决定把准备婚礼时的“幸福”定格。至今新房里的一切,都和儿子离开时一模一样。
  “别人过年,俺们过‘关’,名副其实的过年关。”同样面对丧子之痛的曲阜邮电局退休职工孙红梅(化名)如是说,“每到年关还是会像7年前那样到家门口站着,希望看到儿子一路小跑地拉着行李箱回家。”
  2006年,刚在杭州工作2个月的儿子突然给孙红梅发了一条短信,“妈妈,我生了点病,住进了血液科,你能来看看我吗?”一向坚强、独立的儿子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瞬间就刺激到了母亲敏感的神经,“血液科”三个字让她产生了极为不祥的预感。孙红梅马上登上最近一列火车赶往杭州,等待她的却是对不祥预感的证实。
  “儿子学习很好也很懂事,山大上大学浙大读研,他是我的骄傲和希望。孩子呼吸停掉的那一刻,整个天都塌下来了。”孙红梅在讲述伤痛的过往时身体忍不住地颤动,“从那以后,每到孩子生日、过年过节,我和他爸都会拿着东西到墓地陪他,心里那道坎似乎永远也迈不过去。”
  据了解,曲阜登记在册的失独家庭为80户,其中父母年龄在40到60岁之间的为58户。曲阜计生委的工作人员介绍道,研究表明,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数量缩减了约4亿,将“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而硬币的另一面是,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步入晚年,全省失独家庭已经过万,这一群体的数量还将加速增加,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政府——
“制度”当率先“尽孝”

  “经历过孩子的突然离世,现在已经不怕死了,但害怕生病和养老。”孙红梅加过不少失独家庭QQ群,这样的观点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谁给养老?生病住院、做手术谁给签字?谁来临床陪护?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很多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尤其对于那些孩子因病离世的,往往花费了大额的医疗费。”孙红梅现身说法告诉记者,“从得知病情到孩子离开,短短35天就花了七八十万,我家算条件好的,卖了房子勉强能够承受,对于那些下岗职工、农民,如果硬是掏出这么一笔钱,下半辈子就只能为还债打拼了。”生活和精神支柱的双坍塌,令“生病”和“养老”已然成为失独家庭最害怕提及的话题。
  《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而就全国现状来看,能紧跟国家要求的只有少数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采取的措施也多是生活补助加一次性补助的方式,兼顾医疗、养老、心理辅导等系统化救助政策的缺位依旧严重。
  针对这一状况,曲阜市近期出台了《关于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开展关怀活动的实施意见》,除将失独家庭每人每月的生活补助由全国155元的标准提升至300元外,更多的选择从帮扶养老、办理低保、办理保险、帮扶就医等方面入手,摸索立体救助的模式。
  “俺儿28岁时没了,老伴受刺激成了神经病,我就一个人带着她在见不着一点阳光的破屋里混日子。”在曲阜市尼山镇曼山东村,失独家庭70岁的孙万山(化名)告诉记者,“没想到这把年纪还有机会住上新房,得好好活着。”孙大爷口中的新房是由曲阜计生部门、民政部门协调新建的,为的也是让他们有个温暖的家。
  今年,曲阜市不仅将“失独家庭关怀活动”列为12项民生工程之一,还打算新建一所高标准的敬老院,集中免费供养失独老人,让救助体系构架从“暖心筑巢”开始。对于不满49岁的失独母亲,紧急开展再孕辅导,打通再孕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缓解失独家庭的痛苦。

学者——
亟待走出心理阴霾

  “孩子刚去世那会,很怕见人,出门都要带着口罩、帽子,生怕被人认出来。”孙红梅说自己为了躲熟人喜欢上了旅游,她会带上儿子的照片去那些他没去过的地方,每到一个景点就把照片拿出来,让儿子也能看到眼前的美景。
  “儿子好学进取,现在他走了,换我来替他学习。”孙红梅的老伴刘传华(化名)后来不仅自学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还潜心研究安全生产知识,多次到菏泽、淄博等地讲课,“我为失独父母们讲如何走出心理阴影,也在企业讲安全生产,避免生产事故,以免铸成更多悲剧。”
  对失独家庭进行过多次走访的曲阜市计生协会会长徐本英告诉记者,“最不忍心打扰这些家庭,他们的精神极度脆弱,不愿见人、不愿说话。有的甚至哭着冲我说,‘你们别来,你们一来我就想到孩子,半个月我都缓不过来’。”
  “相较养老、医疗以及贫困化等方面的困境,精神上的失落和孤寂显得更为直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靖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父母对于子女的关爱,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甚至有很多父母将孩子看作自己生命意义的载体。完整的家庭,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不容商榷的核心价值,无论个体的地位高低、生活贫富。
  为有效调节失独老人的心理问题,曲阜市正在寻求专业辅导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聘请曲师大等高校和医疗机构的心理专家,开展集中或分散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志愿者团体的亲和力、能动性,让失独父母与人接触,感受社会的温暖。徐本英说,“走出心理阴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只有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