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社会

“不孕不育”咋越来越多?

2012-12-15 作者: 本报记者 王 凯 本报通讯员 高亚文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凯 高亚文 报道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门前的“求子大军”。 
  □ 本报记者 王 凯  本报通讯员 高亚文

  ◆阅读提示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不孕不育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三大疾病。中国人口协会最近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
  反复人工流产引起的各种输卵管、子宫内膜、附件等炎症已成为造成女性不孕的首要因素。“遵循自然规律,适时生育,重视第一胎孕育,避免不必要的引流产”是预防不孕不育的理性选择。
我国不孕不育者超4000万
  “不孕不育的越来越多……”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主任医师唐蓉提起不孕不育就满脸无奈和遗憾,“一次次人工流产,子宫内膜已经被刮得跟纸一样薄了,受精卵怎么能着床?有的女性二十、三十多岁就绝经,卵巢功能早衰;有的看着五大三粗的小伙子,检查发现竟然无精……”
  12月10日,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大门前,200多慕名而来的患者从大厅一直排到门外,整个队伍还“折”了两折,这家医院每天门诊量已高达1300多人次;而在省城各家综合医院妇产科门诊,来治疗不孕不育的患者也占很高的比例。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不孕不育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三大疾病。中国人口协会最近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而20多年前,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率仅为3%。在快速增长的不孕不育患者中,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且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怀孕几率越低,怀孕后自然流产、胎儿畸形等异常的风险越大。
  据唐蓉介绍,不孕不育,女方、男方,及男女双方原因各占三分之一。女方原因主要表现为输卵管不通畅、多囊卵巢或卵巢功能不好,人工流产后继发的感染、慢性炎症等。生活不规律、过度熬夜,工作压力大导致内分泌失调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卵巢早衰而引起的不孕也在逐渐增多。
  男方原因主要表现为无精、弱精,精子畸形率偏高。同时,不明原因的不育越来越多。“只能归结为环境因素:类雌性激素,塑化剂等,精子成活率越来越低却查不出原因来。”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主治医师马刚表示。一位多年从事辅助生殖的专家表示,除了遗传因素、性腺感染、获得性睾丸损伤、免疫性因素等明确原因外,约70%的男性不育没有明确的原因。食品污染、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社会、环境、自然因素已使男性精子数量下降、运动能力降低和畸形率升高,大大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 
  而且,男性不育,还有一定的“职业”特征。精子怕高温,局部温度升高,如司机、厨师、电焊工,以及运动少、长时间坐办公室的“白领”,因血液循环不畅,形成局部高温环境,诱发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高,降低生育能力。再就是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嗜烟(每天20支以上)、喝酒,或经常泡澡、泡温泉、洗桑拿等对精子质量、活力、畸形率影响很大。
  人类精子的数量和质量正在全球性下降。调查显示,我国成年男子精液生成量比100年前减少了一半。对39个市(县)共11726名男性的精子进行分析后发现,我国男性精液质量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降幅达40%以上。
不孕人群大多都有流产史
  “当初不知道危害,等发现也就晚了。”据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主任医师盛燕介绍,不孕人群大多都有流产史。近年来,年轻人做人流过于随意,反复人工流产引起的各种输卵管、子宫内膜、附件等炎症已成为造成女性不孕的首要因素。
  唐蓉表示,我国不孕症的预防工作做得不够,整个社会缺少应有的性教育体系,生殖健康保障水平严重滞后是导致当前不孕不育高发的又一大原因。早期性教育,完全是空白;到青春期性萌动、性发育了,还没人告诉孩子性是怎么回事、意外怀孕该怎么办,仍是遮遮掩掩,孩子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结果导致过早地发生性行为、频繁地人工流产等一系列问题。
  “孩子有这种冲动,但这种行为对她造成的伤害却并不清楚,更谈不上采取保护措施。”盛燕认为,性知识的普遍缺乏,已经成为影响生殖健康的关键因素。
  流产前的咨询也不规范,医生没能给患者讲清楚人工流产对身体的损害,以及对未来生育的影响,做知情同意,导致流产过于轻率、随意。临床上,甚至遇到在几年内连续做过7次人工流产的病例,且由于不注意后期卫生,一天都未休息。
  对生命尊重不够,或者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盛燕认为,怀孕,本来是自然现象,结果非要流掉;甚至有人为了“要男孩”,不惜流掉3个女孩,结果就“怀不上了”……
  “年轻时认为没房子没车,要先把事业干好了;可到40岁再想要孩子,才发现困难。”唐蓉对几年前省城某银行一位职业女白领的选择仍记忆犹新:为了出国,竟然把已经怀了34周上的孩子给剖出来。“不知最后怎么样了,估计她一定会后悔。”唐蓉说。
  据盛燕介绍,对女性来说,最佳的生育年龄是25岁到33岁,以后生殖系统功能开始退化,年龄越大,生殖能力下降越明显:25岁时的生育能力可能是100%,35岁以后会急剧下降,到40岁以上,可能就只有5%—25%了。不少职场女性忙于打拼事业,一再推迟结婚生育时间,身体透支劳损,甚至出现闭经、潮热等早衰症状,错过了最佳孕育期。
适时生育,重视第一胎
  唐蓉认为,生育年龄推迟已成为全世界的问题,而生殖健康关系个人、家庭和社会,甚至几代人的幸福,面对不孕不育的高发,政府应予以充分重视,推动包括构建完善的性教育体系、开展生殖健康指导服务、严格堕胎标准等各个层面的预防管理措施到位,正确引导生育,保证公众的生殖健康。
  “适时生育,重视第一胎孕育,避免不必要的引流产。”唐蓉呼吁。
  首先,要避免过度晚婚晚育。对已结婚、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妇,提供应有的生育咨询,先根据婚前检查,了解生殖器发育,根据卵巢功能状态评估结果,制订建议性生育计划。
  其次,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流产,给适龄夫妇以必要的生殖健康指导,减少采用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等不规范的避孕方法,尽可能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而在临床上,对“意外”怀孕有流产意愿的夫妇,医生应充分告知人工流产对身体的损害,以及对未来生育的不良影响。
  “有些虽然年龄不大,但卵巢功能已经明显降低,或者精子活力很弱,本身就跟‘中大奖’一样怀上的,就尽量不让他们流掉,不然,可能一生都不再会有这样的机会。”唐蓉说。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如不抽烟、不喝酒、生活规律,均衡饮食,适当加强锻炼,多运动,性生活要健康、适度,避免不良的性生活方式。尤其对高龄者或结婚数年未孕者减少精神紧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一份放松的心情,一部分人采用“心理疗法”,顺其自然了,就能怀上。
  据马刚介绍,年轻夫妇婚后正常性生活,2年未孕就应及时到医院对双方的生殖能力进行评估检查,其实可能只是简单的精液化验就能解决。
  早期发现有可能造成生育能力损害的疾病,或从事“高危行业”之前,如肿瘤放化疗等,可在治疗前把精子保存下来。男性如果睾丸发生萎缩、受过外伤,男性特征少的,腮腺炎病史,继发性睾丸炎,以及隐睾、鞘膜积液等都会影响生育,一定要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