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大运河申遗,不仅仅是图名分

日期: 2012-09-18      作者: 德琬 刘丽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德琬 刘丽

  9月5日,大运河济宁段湖中运道水下考古正式启动,由国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单位的12名考古队员组成的调查队,正式进驻微山县南阳古镇。他们对一段9公里长的运河故道,开展国内首次运河水下文化遗产调查。
  “此次水下调查,主要目的是为大运河保护申遗提供基础性材料。”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介绍,微山南阳湖中运道作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因其长期淹没于湖下,相关实物资料不足。以往,限于技术和设备,还没有对湖中运道进行过系统的水下调查,在2014年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前做这些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济宁所做的申遗工作,除了能得到认可,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湖中运道水下调查,拉开攻坚战序幕
  “此次调查重点是要搞清楚这段运河故道的自然原貌和变迁,包括运河故道的走向、河床、河岸等关键部位,并展现出其现在的保存状态。”孙美荣介绍,除基础性工作外,还将对水下的古闸口遗存进行搜寻,为掌握运河故道走向提供重要依据。
  9月8日下午,水下调查工作正式结束。队员们对湖中运道进行了反复物探扫侧,目前已掌握了湖中运道的走向、河床、河道等情况以及新老运河的关系、新运河对运河故道的破坏情况。他们还了解到,河道最近一次干涸是在2002年,很多当地百姓甚至在干涸的河床里种上了粮食。在翻土种地时,发现过一些铜钱和瓷壶、瓷碗。调查时还在当地村民家中发现一块石碑,这块石碑高约1米,宽约40-50厘米,碑身、碑座保存完整,上有碑文。经初步判定,这是一块雍正元年,为修建运河堤岸而立的记功碑,原址在运河北堤上。调查队副领队梁国庆认为,石碑为证实途径南阳古镇这段河流为运河故道提供了实物材料。“这将为下一步大运河的保护和展示提供原始依据,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资料。”
  大运河济宁段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广芳则认为,湖上运道水下调查活动标志着大运河申遗以拉开攻坚战序幕,接下来会迅速制定规划整治运道及周边环境。

2、遗产点段修缮工程将陆续展开
  “济宁计划于明年6月底前完成境内11处申遗点段的修缮,主要进行文物本体现状保护维修、恢复局部缺失的构件、周边环境整治。”李广芳介绍说,目前修缮工程已经陆续展开,为保证修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修缮工程将分层次进行。
  “申遗要突出亮点。”李广芳说,南旺枢纽工程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一大奇迹,它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被誉为“江北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南旺枢纽工程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支撑点,去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期间,完成了分水龙王庙建筑基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举行了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奠基仪式,并启动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这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在被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的11处运河遗产点段中,有七处在南旺枢纽遗址,今年,济宁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其中的柳林闸、十里闸等六处遗产点的考古勘探。
  “接下来就是着手实施维修保护的阶段,先对一些闸体进行维修,再对这六处遗产点进行考古发掘、保护展示,目前部分古建筑已经修复了,运河砖砌河堤已经发掘完毕,现进入保护实施阶段。一系列的遗址考古发掘,保护展示还将陆续展开。”李广芳描述道,如今的南旺枢纽遗址已不像几年前那样荒凉,而是到处散发着生机。 
3、八年申遗路,不只为求一结果
  为配合大运河申遗工作,济宁于2007年7月成立了大运河济宁段保护和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大运河济宁段的相关申遗工作,先后投入巨资实施了城区大运河的综合治理、南阳古镇保护和维修、金口坝复堤加固和环境整治,以及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济宁东大寺、微山仲子庙和太白楼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工程,组织开展了大运河遗产点、闸、坝修缮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有效保护了运河沿岸的整体风貌。尤其是作为“运河水脊”、破解运河入京难题的南旺分水枢纽,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首批立项名单,各项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成为大运河申遗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
  李广芳介绍,按《大运河遗产济宁段保护和申遗规划》要求,济宁市对南旺枢纽工程、金口坝等遗产点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全面清理遗产点周边的生活垃圾,完善附近居民区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对龙王庙建筑群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重要遗产点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对已认定的运河遗产点做好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基础工作,建立完备的监测、档案系统。“明年6月底前必须完成遗产保护、展示等各项工作。”
  “八年申遗的准备工作不只为求得一个名分和名誉,更是保护古运河、让它复活的有效路径,通过建立遗址公园、文物修复保护、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保持其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古运河遗失的人气再找寻回来。”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