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 发现

■地名故事

汪子岛:古贝壳堤上的飘摇渔村

日期: 2012-07-03      作者: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蒋惠庆 杜秀峰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汪子岛
  随潮汐堆积于岸边的贝壳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本报通讯员 蒋惠庆 杜秀峰

  位于渤海岸西南岸的无棣县是一座沿海小城,长达102公里的海岸线拥有大小贝砂岛50多个,独特的海域风情与1400百多年的建城史交相辉映,孕育出“海味”沉厚的古城文化。
徐福携童东渡 亲人翘首望归
  由无棣县埕口镇驻地向东北方向行驶,甩下一片片整齐的盐田,穿越一条坎坷的土路,记者终于踏上了有着“海上仙境”之称的汪子岛。由于正处夏季休渔期,岛上很少有人活动,茂盛的草木、金晃晃的沙滩、几排没有炊烟的红瓦村居,偏僻的小岛恍若“世外桃源”。
  汪子岛的面积不大,只有6平方公里,却是整个鲁北地区唯一能够直观渤海的地方,“海上仙境”并非徒有虚名。
  无棣县埕口镇汪子村刘升元已是79岁高龄,他告诉记者,汪子岛又名望子岛,这个名字的得来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相传,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大和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招募了千名童男童女,沿古鬲津河(如今的漳卫新河)经汪子岛登官船起程。由于当时的海运条件有限,徐福等迟迟不见归来。众童男童女的亲人便聚在岛上,天天翘首东望,盼望着孩子们早早归来,于是,这个岛就此得名望子岛。历经岁月的涤荡,这座小岛几度兴衰,成为渔民躲避海潮、寄存货物的渔家海堡。由于该岛四周水天相连,汪洋无边,水洼成片,芦苇连天,周围的百姓就渐渐叫它汪子堡、汪子岛了。
  在距汪子岛西南方向56公里的河北盐山县有个千童镇,据传便是徐福当年招募童男童女的地方。近年来,还有许多日本友人来汪子岛寻根,并在千童镇修建了千童殿和徐福祠,更是增加了这一传说的可信度。
  “一提到大海,大家都会想到一片蔚蓝,但汪子岛这里的海是浑浊的,这里是典型的泥质海岸,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是鱼类、贝类、蟹类天然的养料,所以我们这里盛产对虾、梭子鱼、梭子蟹、文蛤……”汪子村村民路来迎的这番介绍,让记者想到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俗语。
  其实,汪子岛附近海域不仅海产丰富,岛上还盛产中药材,凤凰头、海麻黄、沙参等名贵中草药。秋天时,矮矮的荆树丛中还会挂上一串串紫红色的小灯笼,那就是酸甜交织、令人满口生津的酸枣。
  向海滩走去,会发现离海滩不远的碧草叠翠间,还散落着的几十间泥草混合砌成的土坯小屋,周围以荆条编织插障,虽然简陋,却也是一处点缀的景致。这些土坯小屋是早年间渔船躲避风雨、寄存货物的地方,现在则供季节性捕鱼的渔民临时居住。
贝壳沉积千载 大堤历久弥新
  走到近处看海滩,记者被眼前堆积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贝壳所震撼。在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上,无数的贝壳层层叠叠,形成一条条明显的贝壳带。有的贝壳历经潮汐、风化,早已没有了棱角,滑如古玉,绵软温和;有的贝壳尖尖角角保存得相当完整,一看便是有待磨练的新生代;更多的贝壳早已碎为贝砂,轻轻柔柔地洒遍每一个角落。
  原来,这汪子岛正是大口河向东绵延70多公里的古贝壳堤的东端,也是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贝壳滩脊海岸。经考古专家鉴定,历史最久的古贝壳堤岛已距今5000多年,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贝壳堤的形成得益于独特的地理风貌。这里的岸滩平缓,海浪潮汐将贝壳搬到海岸上来却很难再将它带走,历经几千年的堆积,便形成了独特的古贝壳堤岛。
  如此神奇的天然大堤,必然会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刘升元说,很久以前,在渤海边上有个叫古埕子口(埕口)的水旱码头。码头的旁边有一家小中医药铺,掌柜的姓朱,早年妻子过世,仅带着一个6岁的女儿朱小妹相依为命。一天,父女俩救了一只受伤的白狐,白狐为报恩,临死前嘱托死后把尾巴留给父女。
  一次,朱掌柜想抄医书找不到常用的毛笔头,看见挂在墙上的狐尾,就从上面拔下几根,做出一个笔头,却发现这是一只能实现自己愿望的神笔,才知道这是白狐留给自己的宝物,于是小心藏起来,不再拿出使用。
  这年冬天,朱小妹嫁到广武城,神笔就做了嫁妆。婆家嫌朱小妹家境贫寒,把小夫妻撵到一个破旧的院子里。小妹被逼无奈拿出笔画了烛火、炉、锅碗瓢盆和一些米面解决困境,又画了织布机和一架纺车,每天纺线织布,小子日渐渐红火。邻居遇到揭不开锅的时候,小妹也会画一点食物给穷邻居送过去。
  朱小妹有只神笔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一伙匪徒把夫妻二人绑走,威胁小妹给他们画金银财宝。小妹画了好酒好肉哄骗匪首,趁匪徒们吃得高兴,乘机拉着丈夫逃跑,却被匪徒追上。为不让神笔落入土匪手里,小妹顺手抓起一个蛤喇(文蛤),把壳掰开一条缝隙,将笔头塞进去,又拔了几棵黄须菜放到上面做记号。
  匪徒们没有搜到到神笔,威胁说要杀死小妹的丈夫。小妹只好答应带着匪徒们去找神笔。可当小妹找到藏宝的地方时大吃一惊,原来那个蛤喇早就没了影子,原先光秃秃的土岭子上遍地都是贝壳,而且还不停地从土里往外冒。匪徒们以为是得罪神灵了,吓得一哄而散。
  就这样,在广武城北面浩瀚的渤海岸边上出现了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贝壳堆积的高高岗子。
  恰如神笔传说,如今这里还有尚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新生贝壳堤不断涌出,海岸分布的贝壳堤岛至今仍在继续生长。
昨日荒芜小岛 今日季候渔村
  像所有的海边小岛一样,汪子岛生存环境险恶,风暴频袭,荒芜了数千年。据说,因居于偏僻之地,抗战时期汪子岛上建起了八路军的兵工厂。抗战胜利前夕,兵工厂不幸被日军发现并炸毁,残暴的日军向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投掷炸弹,正在海上捕鱼的无辜渔民也被炸死。
  路来迎说,那些被炸身亡的渔民是他爷爷路学堂渔船上的雇工。“家里人以为船上的人都遇难了,就准备给我爷爷办丧事,到海边‘送路’时,竟发现爷爷从海上回来了。后来才知道,船上所雇的6个渔民都被炸死了,只有我爷爷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在海上抱着一块船上的大木头飘了6天,没吃也没喝。”
  被炸毁的兵工厂遗址如今已变为虾池,刘升元还记得当时还在那里挖出过石臼等生产工具。
  此后,汪子岛再次成为荒岛,直到刘升元来到这里,将孤寂的小岛变成一个滋养众生的渔村。
  1962年,在天津机械厂工作的刘升元回到老家埕口镇刘郭桥村务农,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他有了去汪子岛搞副业的想法。一天夜里,他叫上同一个生产小队的两个人,怀揣小渔网向汪子岛出发。到了这里才发现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水面上是成排成排的鱼,退潮后海滩上到处都是爬来爬去的大梭子蟹。刘升元他们从汪子岛掘回了“第一桶金”,他们的事也迅速在生产小队中传播开来。村民们陆续加入到“汪子淘金”的队伍中来,在刘郭桥村人眼中,汪子岛就是“龙王爷赐给的宝地”。
  刘升元带领村民们在汪子岛上建起了简易的小屋,购买大网组建撩网队。土地承包制改革实施后,生产小队解体,村民们开始自己搭伙撩网捕捞。附近村子来汪子岛打渔的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举家前来。
  为有效管理汪子岛,1991年,汪子岛上成立了汪子村,“带头大哥”刘升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埕口镇刘郭桥、宋王等村迁出的59户渔民成为汪子村的首批村民。2004年,“小集体捕捞”遭遇困境之际,刘升元改革成立汪子贝类养殖公司,将全村7个生产小组的59户渔民都集中到一个公司来,全体渔民按人头入股,养殖、管理、采捕、经营全部统一进行,并要求所有采捕必须遵循海洋生物的生长规律。2009年4月,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意识的刘升元,又将贝类养殖公司升级为无棣县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除59户村民全部自愿加入合作社外,其他渔民也可以通过有关程序申请加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汪子岛的村民们尝到了合作经营的甜头。
  然而,经营的红火并没有让汪子岛更加繁盛。“汪子岛一直没能通上自来水,村民吃水要到30公里以外的镇上去运水,很不方便。再加上1992年和1997年岛上遭遇了两次风暴潮的侵袭,村民损失非常严重,我们决定不再大规模进行建设,只保留了建村时的60栋瓦房。”刘升元说,现在,岛上的村民在捕鱼期季节性返回汪子村捕捞生产,其余时间都在外居住。汪子岛也因此变成了一座“候鸟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