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守望非遗

马堤吹腔:柳子戏研究“活化石”

日期: 2012-06-15      作者: 董玉龙 单立厚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马堤吹腔属弦索声腔系剧种,其前身是近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也被誉为研究柳子戏的“活化石”。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
      ◥马堤吹腔在农村大院里演出。
  
  □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单立厚

旋律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
  “三更天困朦胧,梦见御弟郑子明,怀抱人头来见我,口口声声要性命,醒来床前扑一把,倒叫朕当落场空……”这一在夏津白马湖镇马堤村代代相传的旋律,被当地人称作马堤吹腔。笛、笙、胡、弦,高高低低奏响人生悲欢;旦、生、净、丑,抑抑扬扬唱出世事沧桑。
  马堤吹腔属弦索声腔系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其前身是近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各地对其的叫法也不尽相同。清朝年间流传于运河以东的称柳子戏,黄河以北的夏津、临清则称吹腔戏。据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记载:“开封、临清二地,是河南弦索腔与柳子腔这两大姊妹剧种生长的良好温床。”“弦索腔向更远的地方流传,则以山东的临清为集散地。”马堤村紧靠运河,距临清仅十余里。据该村上年纪的老人讲,受运河文化影响,解放前,村内外寺庙林立,香火不断,村北有徊龙寺、丁氏家庙;村西有土地庙;村中有关帝庙、娘娘庙。每逢年节,庙会赛剧演神好不热闹。因此,马堤理所当然地成了吹腔的繁衍地。
  马堤吹腔基本上保持清朝初期柳子戏前期的原始风格特点,是一个唱曲牌为主的山东古老剧种之一。该剧种曲牌板式固定,保持了自元、明、清以来俗曲小令的风格,颇具学术研究价值。其旋律委婉动听,能够表现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之称。该剧种自山东起源和发展后,沿运河传遍各地。在马堤村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保留了最初柳子戏的特点,和现在柳子戏又有所区别,是研究最初柳子戏形成和特点的“活化石”。 
吹腔深受运河文化影响
  吹腔戏渗透着运河文化的影响,表演粗犷豪放,人物动作设计大胆夸张,生活气息浓厚,化妆彩用油彩,有固定脸谱,各行当扮相明显,生、旦、净、末、丑五大门类齐全。其中生行包括红脸、秀生、武生、娃娃生等。生行中的红脸唱腔高亢浑厚,动作威武刚键,表演以唱为主,重在造型。旦角主要有青衣、红衣、彩旦、老旦、刀马旦等。青衣多扮演成年妇女,唱腔委婉,动作稳重端庄。红衣扮演年轻俏丽的姑娘,大家使女等,举止轻快,身段灵活,唱腔甜润。老旦主要扮演老年妇女,并有官、民、贫、富之分。由于历史原因,马堤吹腔戏的旦角扮演者多为男性,俗称“唱小嗓”。
  早年间,由于交通闭塞,来往不便,村民文化生活贫乏,看吹腔戏便成了当地群众的唯一享受。马堤吹腔以夏津地方方言为主,夹杂有京白和普通话,通俗易懂。传统剧目多为多幕大戏,内容多反映帝王将相文治武略、才子佳人的情爱恩怨、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深得当地百姓喜爱,因此在当地亦称“哈哈腔”,每逢春节及农闲时节,村民自发凑钱购置简单的道具,在田间地头搭起土台子,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唱几天大戏,一时风靡四乡。
  马堤吹腔目前保留剧目共40余个,主要有《双换魂》、《寒江关》、《挂龙灯》、《白云洞》、《王小赶脚》、《投营》、《井台会》、《杀狗劝妻》、《高老庄》等。吹腔曲牌繁多,现保留下60余支,主要有“黄莺儿”、“娃娃腔”、“大青羊”、“小青羊”、“柳青娘”、“桂竹香”、“锁南枝”、“竹云飞”等。同一曲牌男女唱法不同。其中“娃娃”“黄莺儿”“锁南枝”“山坡羊”“竹云飞”为传统五大牌子曲。
被誉为柳子戏“活化石”
  马堤吹腔,这个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兴于民间的剧种,自产生以来,在村民口传身授传承方式下历经九代。民国后期该剧种曾一度绝迹,1950年以后,由村民王金良、荆传度、张老茂、王金明等人再度发起,并在夏津县杨堤一带及靠近临清、武城两县周边的村庄演出,再度兴起。
  百年兴衰、百年心酸,只有老艺人们能切身体会。据马堤吹腔第八代传承人王玉坤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早年置下的服装道具损坏殆尽,剧团重新添衣置箱,从他保存的一本1953年的剧团流水账上可以发现当时资金的由来:二月十三给郑怀行盖房五间得高粱一千斤、王仲连四间得高粱八百斤,九月二十三大庙地拾棉花八十七斤,十月初十卖破砖八车得洋二十四万(万即元)……“文革”期间,改唱“样板戏”,传统戏的服装、道具大多被焚毁。丁玉民、贾崇杰两位演员冒着危险保存下一部分服装和剧本,其中包括晚清年间的4本手抄剧本。1978年,业余剧团恢复演出传统剧目,吹腔戏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建国初期曾经和马堤村齐名的夏津县杨堤村、临清市的田庄村、武城县的吕洼村的业余剧团相继垮掉,唯有马堤村业余剧团幸存了下来。
  如今,马堤吹腔因为有柳子戏“活化石”的身份,得到了国内戏曲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戏剧学术界的团体和个人慕名来到夏津马堤村采风、交流。另一方面,在现任马堤吹腔剧团团长王玉坤的带领下,马堤吹腔剧团得到了发展,有老少演员40多人,搜集整理了20余出传统剧目,还创作了《巧训儿》、《父子争印》、《王思乡还乡》等反映当今农村变革的现代吹腔剧目。2009年,马堤吹腔成功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