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温暖人心的百姓故事

一元“校车”:赔本也要跑下去

日期: 2011-12-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12月17日,淄博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的小学生有序地乘上装有“警示灯”的新式校车。该区115辆校车统一安装了“黄色爆闪警示灯”,孩子们的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记者 汤序民 通讯员 谷瑶 报道

  □记者 张子扬 报道
  本报汶上讯 12月1日17时21分, 6路车稳稳地停在郭楼镇中学门前,一大群学生叫嚷着涌向车门。“后边还有车,别急,先下后上。”售票员唐于雷用自己的身子挡住急欲上车的学生,让下车的乘客从身后的空隙挤出去。短短两分钟,“学生流”就位移到了车厢里。被挤在门口的唐于雷手里抓着一大把一元的票子来不及数,就赶紧招呼学生们坐好开车。
  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这样的场景都会重复“上演”。
  6路车全程24公里,从汶上汽车站跑到阳城煤电厂。在路途中央的地方,是郭楼镇中学。从中学到电厂,有10多个村庄。村里的学生乘坐一次车要花一元钱,而对其他乘客,这段距离按规定要收取3—5元。
  “其实叫我们一元校车很不合适。”6号线车队队长胡令军并不希望记者来采访——他担心外界会误会校车名不副实。胡令军非常诚恳地说:“我们这条线上的10辆车都不是专门的校车,而是正常运营的公交车,只是顺道拉学生。”记者发现,胡令军有些“客气”,实际上,在每个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胡令军还要分别调度两辆公交车加班,专门用于接送200多名住校学生,当然,每人每次还是一元钱。而在其他地方,可能没有公交车会像他们这样做。
  记者跟车前行。沿途的学生们不时报着自己的下车地点,车厢里的人也逐渐减少。姜店村的初一女生姜丽君准备在村口下车,她说自己骑了一个多月的自行车,现在天冷了,就坐公交。王坝口的初一学生王克新每天都坐公交车,他说一天两趟,一个月上22天课才花44元钱,很值!司机王好军告诉记者,学生们最近的有3公里,最远的就在终点站,有10多公里。不管路途远近,都是一元,这个办法在去年9月份就开始实施了,一直到现在。
  “为什么会对学生搞这种优惠?”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好军说,现在孩子“娇贵”,路太难走了,家长对学生骑自行车不放心。这条线上10辆车的车主都是本镇人,少收点钱就算是回报乡亲们了。路难走,在杨坝村到关庄村的3公里路上就有了切实的体验。因为每天过拉煤的大车,本来平坦的公路被压成坑连坑,前天下的雨雪,现在坑里还全是水。王好军小心翼翼地择路,车子不断地扭来扭去,坐在后座上的学生被颠得只好站起来。“人家公交车跑的是水泥路,我们跑的是泥水路。”王好军说,“这段路下边是煤矸石,很毁轮胎。人家的能跑一年半,我们连8个月都跑不了,就得换,一条轮胎就得700多元。”王好军抱怨说,但这是条必经之路,反映了多次也没人维修。记者来回经过时,发现确实没有小车敢从这里过,他们宁可远道绕行。
  一元钱能坚持多久?胡令军想了想说,他们的确是感觉到了压力。每个车主其实都不富裕,去年购车加办各种手续就花了40多万元,大家都背着债务;每年光保险费用就是2万多;还有油价,去年每公升5.8元,现在涨到了7.5元。“但一说涨价,大家就感觉不仗义。”讨论了一下,决定还是不涨钱。胡令军说,农村要配置专门校车要花很多钱,还会出现闲置的问题。腾出休班的公交车来拉学生其实是一举两得,也十分适合农村中学的特点。如果不配备专门的校车,他们这10辆一元“校车”就还得跑下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