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文化

即将消失的鲁南石板房

日期: 2011-10-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于绍迎

  石板房是鲁南山区先民们的一项创造,当地先辈们就地取材,把漫山遍地的石头和石板修造成一幢幢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板房,用石块垒成院墙,用石条砌成小路台阶,就连家中用的桌凳、灶具、盆缸也全部取材于石料。
  在鲁南山区的一些古老村庄,至今还能看到石板房的影子,用石料做成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至今完好,但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大多石板房都成了无人居住的“空房”而即将消失,那些古老的石制生活用品也已被人们所抛弃,成了民俗艺术赏品。
  鲁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筑群位于枣庄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东北4公里处的鲁南第一高峰翼云山东侧,村名兴隆庄,此村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石板房依山而建,“房龄”最长的已有260余年。
  据记载,清乾隆年间,单姓和陈姓两户人家来此躲避战乱,携带家人逃荒至此,就地取材建造石板房以定居,以上山打柴、开荒种地为生,繁衍生息,慢慢就成了村庄。
  该村原名“穷命庄”,相传,在村西边的翼云山上,有一堵墙壁像是两扇关闭的大门,一年炎热的夏天,一村民上山砍柴,站在石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从肩上把扁担拿了下来,竖立在了胸前,准备坐下来乘凉,这时,墙壁上的两扇石门突然打开,一道金光射出,他走进洞内,只见洞内满是金子,他便随手将扁担放在了山门内侧,拿了一块金砖转身走出石洞,想回村喊村民搬运这些金子,当他走出石洞不多远时,那两扇石门突然关闭。据说,那个村民所用的那条扁担是取材于山上的一棵椿树,这棵椿树就是开启这个山洞石门的唯一钥匙,钥匙被丢放在了山洞内,山门就再无法打开。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村民们把“穷命庄”改称了“盛隆庄”。但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无水、无路、无电,制约着村民的生活,村民所居、所用仍是原始的石板房及石料制品。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出台实施,该村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们又将村名“盛隆庄”改成了“兴隆庄”。
  现在,为彻底改变村民居住及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又统一在山下建起了一个新村,大多村民从石板房搬迁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但村里许多老人因留恋旧居,图个安静,依旧住在石板房里,他们的生活状态极为原始,为今人展现着一种古老的石板房文化。
  现村内老人居住的这些石板房屋,面积较小而低矮,房高都在2至5米,除门窗、梁椽等用木料外,其余全用石料,据村里年长者讲,这些石板房,风雨不透,冬暖夏凉,防潮防火,但采光较差。几代人流传下来的石桌、石凳、石灶、石臼、石磨、石槽、石碾等石制日常用品,至今仍旧保存着原始面目,老人们仍在使用。
  如今,这些即将消失的石板房作为鲁南山区先民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和一项不可多得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引起当地政府的关心重视,被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保护单位,而且已成为当地一个知名的旅游村和影视拍摄基地,电影《沂蒙六姐妹》、大型电视连续剧《南下》等影视剧,先后在这里拍摄取景。全国各地的旅游团队及摄影爱好者也纷纷慕名而来,亲身感受着古老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深厚的古村部落。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