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走进陈增胜的“动物世界”

日期: 2011-10-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刘志军
  恕笔者浅陋,对于陈增胜先生,此前是只闻其名,未见其画。不久前,当我翻开由天津人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俗称大红袍系列)陈增胜卷时,一幅幅散发着浓郁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作品便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他笔下的“动物世界”,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仿佛随时能从画面里跳出来,走到你的身边……

  陈增胜是胶东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一位画家。他出生在招远的一个农民家庭,祖上并没有人从事过艺事。陈增胜的祖父喜欢养花,那个长满花花草草的农家小院,是他儿时的乐园,而家里养的猫啊狗啊,更是他最早的伙伴。上小学时,学校教室原为书画家王友石(画家孙其峰的舅舅)的家庙,每当听师长们念叨起王友石及孙其峰的往事,陈增胜感觉他们就像家乡罗峰山上飞向远方的凤凰一样令人向往,从那时起,陈增胜便不由自主地迷上了书画。中学毕业后,陈增胜考上了掖县师范,1973年,他被调入招远县文化馆任美术组长,打那时起,他在基层群众美术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1983年,陈增胜参加了山东省第四届文代会,并被评为“全省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1987年,刚刚成立的地级市威海市相关领导邀请陈增胜去创办威海画院,从此,已46岁的陈增胜开始了他的专职画家生涯。
  如今回忆起长期在基层的工作经历,陈增胜由衷地感到,这是生活给自己的恩赐。陈增胜早年主要从事人物画创作,打下了扎实娴熟的造型功力。他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亲切动人,因为他长期和它们生活在一起。他说,生活在大城市的画家信息广,眼界宽,市场也大,但说心里话我并不羡慕他们,在许多方面,我在基层收获得更多。1984年,陈增胜去天津美院进修,跟随孙其峰先生学习花鸟画。孙先生很喜欢这个来自家乡的弟子,除白天上课外,每天晚上都让陈增胜带着作业到家里来当面给予指导。给陈增胜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老师家的那个大花瓶,里面插满了树枝条,柳树的、杨树的、桃树的……四季交替,常年不断。陈增胜感到,这个大花瓶就是老师无声的教诲!生活的积累和自然的感悟,是创造的第一要务。如果连矿石都没有,又如何去提炼?陈增胜擅长画猫,中央美院首任国画系主任丁井文先生曾称赞他为“当代猫王”。经常有人问他的猫是跟谁学的,陈增胜的回答都是:我最好的老师,就是我家养的那只猫。

  中国画历史上多是以师带徒的传承方式,因而面貌难免大同小异,甚至远离生活。尤其是花鸟画,往往“只能观望,不能进入”。而陈增胜的花鸟画,没有旧文人画那种苍白寡淡、寂寥萧疏的气象,而是富有鲜活生动的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这不仅源于他丰富的生活积累,还得益于他与时代同步的创作理念。
陈增胜的花鸟画,无疑继承了传统的笔法和墨趣,但同时又融入了自身对新生活的感受,他以一颗充满激情的心,去捕捉现代生活中富有意趣的场景与素材,并且在直接面对投入新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绘画语言与形式秩序。他是著名书画家孙其峰先生的高徒,但他不主张在形迹上与老师陈陈相因。当年,老师的一句“构图就是制造矛盾,然后解决矛盾”,让他苦思摸索了30年。如今,一部20万字的《中国画三元构图法》即将付梓,这既是他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也让人更加明了为什么他的画每幅构图都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以及背后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了。
  作画需要功力和技巧,但“意”、“趣”更加难得,所以历来为画家中的高者所重。陈增胜的动物画,不仅在于其表现得准确传神,更高在其能得“意”与得“趣”上。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着独特的人生感悟、心路历程和追求。2001年,退休后的陈增胜回到家乡招远居住。中秋之夜,坐在装修好的新房里,仰望星空,抚今追昔,不由地从心底里生发出对新世纪幸福生活的感慨与赞美:月宫里的嫦娥和吴刚如果得知这一切,是不是也想重回人间呢?经过四个月的酝酿构思,他创作了一幅题为《仙客来矣》的作品,并获得2003年中国画年展一等奖。画面上,月朗星稀,异常静谧。在摆放花盆的窗台上,一只猫儿仰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似乎在等待着仙客的归来。此时此刻,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带给观者一种物我两化,天人合一的审美体验。在《那年月》中,画家通过一只面对主人血衣的猫,来表现日寇的残暴和战争的血腥。宏大的主题,透过猫儿那瘦削的体态和一双忧伤的泪眼传递给观众,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陈增胜是一位在艺术上不断追求超越的画家。他抄录着白石老人的一首《题葫芦诗》挂在画室里自勉:“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

  作为中国画画家,陈增胜在笔墨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深得其师孙其峰的真传。他的画在构图、造型、意趣之外,笔墨运用妥当、自如,看似平淡无华,但却含蓄浑朴,温厚润泽,舒展大方,表明他的修养有优于常人之处,并折射出画家宽厚、温和、善良的人格。
  陈增胜的创作理念是“载生活底蕴,登艺术巅峰,合时代精神,与百姓沟通”,是真正实践着“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他追求的是一种“既能被人民大众理解,又能被专家们认可、称道”的艺术形式。他不喜欢那种只顾自我表现的晦涩、荒诞的画风,他认为“艺术要博得民众的关怀,首先是艺术要全心身地关怀民众”。他的作品所表现的,仿佛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或唤醒了人们曾经的生活体验,观后总被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息所鼓舞。俗话说“画如其人”,作为一个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画家,陈增胜笔下的“动物世界”,何尝不是他自己情感世界的再现和写照呢?
  今年,70岁的陈增胜先生出了一本特殊的画集——《陈增胜赠夫人诞庆画集》。从1986年开始,每当夫人过生日时,他都要专门创作一幅作品以示祝贺。翻看这本画集,记者不由得被他们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的伉俪深情所感动。陈增胜说,我这辈子如果说在绘画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主要得益于三条:生逢时,性执着,妻贤惠。我老伴儿当年为了支持我画画,照顾孩子,辞去了教师的工作。为了补贴家用,她干过裁缝,摆过摊儿,养过鸡。她曾往大连背过猪肉,也曾押车往南方运过苹果……没有她,我不可能画到今天。在2009年为妻子所作的《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题画诗里,陈增胜道出了自己的心迹和心愿:一对同痴梦,两只倔强牛。只知向前奔,不计苦和愁。南陇扬长鞭,东岗犁波稠。地薄缺土沙,石上夺丰收。忙中不觉老,奋蹄不自休。向君何尔尔,无价是金秋。

画家简介
  陈增胜,别署沚润、之润、大胜等,号得一尚三翁。1941年5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友好艺术交流院研究员,孙其峰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原威海市美协副主席,原威海画院副院长。
  自幼习画。上世纪80年代始师从著名书画家孙其峰教授,为其入室弟子。喜写花鸟画,特擅画猫、虎、狮、松鼠、鸡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奖,并出版《怎样画猫》、《百猫谱》等近二十部技法专著。
  2008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增胜》。2010年由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推评为“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