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文化

七品小官出使朝鲜

日期: 2011-09-27      作者: 孙启新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孙启新

  《聊斋志异》中的《安期岛》讲述了明末首辅刘鸿训任翰林院编修时出使朝鲜的传奇故事。刘鸿训在安期岛的神仙洞窟因畏寒未饮“其凉震齿”的茶水,无缘得道成仙;又因为在船上开视朝鲜国王赠送的宝镜导致海浪滔天,不得不弃镜保船。蒲松龄似乎要通过这两件事说明天道不测,造化弄人。查阅《明史》列传,刘鸿训一生两起两落,其命运极富传奇色彩。
  刘鸿训(1565—1634),字默承,号青岳,今淄博市周村区太和庄人。明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先授庶吉士,后改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国史。天启六年二度被贬,崇祯元年奉旨还朝,后遭奸佞陷害,被贬往代州守卫边防。崇祯七年五月,刘鸿训在边防营地去世。著有《四素山房集》、《皇华集》、《玉海纂困学纪闻钞》等。
  天启帝即位后,鉴于辽东局势吃紧,决定派官员出使朝鲜,联络朝鲜共同抗击后金。但是,明廷端着天朝大国的架子,不愿派重臣出使朝鲜,于是,时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的刘鸿训被选中,“赐一品章服”,于天启元年二月出使朝鲜。刘鸿训在朝鲜逗留期间,以其出色的文才、雍容华贵的气质,取得了朝鲜国王和各阶层人士的信任,使他们坚定了同明军联合抗击后金的决心,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回国时辽阳被清军占领,朝鲜为其建造两艘洋舰,让他绕道回京。途中曾收容难民同行。刘鸿训在朝期间的诗词歌赋被编辑成书,由国王赐名《皇华集》,广为传诵。刘鸿训回国后,天启帝赐一品衔,升翰林院侍讲,再后来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当时阉党首领魏忠贤大权独揽,为害朝野,刘鸿训一身傲骨,拒绝魏阉的拉拢,被魏忠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矫旨罢免了他的官职。这是刘鸿训第一次大起大落。
  天启七年十一月底,崇祯帝用枚卜法廷推阁臣,选出的6人全部以礼部尚书衔入值文渊阁,刘鸿训位居末位。刘鸿训原来的官职是少詹事,官阶仅为四品,升任礼部尚书后,成为二品大员,时称“金筷相国”。刘鸿训进入内阁后,当仁不让,勇当重任,举贤荐能,面斥人非,崇祯元年七月即升任内阁首辅。但是,刘鸿训在得到崇祯帝赞赏的同时,也因为胸无权术、忠直耿介的性格,于不经意间得罪了崇祯帝。一是请发“帑币”。守卫边疆的士兵因为缺饷哗变,户部无钱开支,刘鸿训请求皇帝拿出私房钱发饷,以显示皇恩浩荡。崇祯帝生性吝啬,让他拿出帑币是断然不能接受的,于是失去了崇祯帝的信任。二是讥帝“冲主”。有一次,刘鸿训向崇祯帝提出建议被否决,回到家中感叹道:“皇上毕竟是年幼的君主!”意思是说,当今皇帝是“冲主”,即不懂事的小孩子。崇祯帝极其自负,听到刘鸿训这样讥讽自己,已经在心中为刘鸿训定下了死罪,并且是不赦之罪。就在这年九月发生了“私改敕书”事件,崇祯帝着令将刘鸿训“革职候勘”,让廷臣议罪。崇祯二年,刘鸿训被流放代州(今山西代县)戍边。崇祯七年五月,刘鸿训死在戍所,时年69岁。这就是刘鸿训第二次大起大落。
  刘鸿训被两代皇帝重用又被罢黜,一生两起两落,大宠大辱:宠,平步青云,位极人臣;辱,身系缧绁,老死边关。这样看来,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位造物主在主宰着人们的命运,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由它操纵着,人们在它的面前只有逆来顺受,不能有所抗争,这就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式,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大多数人的心里。事实果真如此吗?刘鸿训的悲惨结局,当然不是造化弄人,而是封建政治制度残酷黑暗的真实体现:在那个需要奴才也只有奴才才能生存的时代,秉性耿介不阿的刘鸿训不逢迎皇帝,不谄媚权贵阉党,特立独行,独善其身,怎么会不招致诋毁,进而被置于死地!人们常说,性格即命运。刘鸿训的悲剧人生,正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的个性,就是他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