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内新闻

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

山东省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日期: 2011-09-20      作者: 王爽 王玉君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王爽 王玉君
  9月17日,山东省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潍坊召开,标志着山东省在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产业初步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山东省科技厅、潍坊市人民政府、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等产业链条上下游关联企业共同参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是促进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地热包括温度较高的深层地热能或温度较低的浅层地热能,余热是工业生产或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并排放的低品位热能,这些热能需要经过采集、输送、转换、提升等环节后才能加以利用。地热利用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余热回收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潍坊为例,根据浅层地热能的评估结果,潍坊市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总量约相当于4700万吨标准煤;潍坊市工业废水余热的调查数据显示,仅中心城区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余热约相当于66万吨标准煤。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战略部署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绿色能源县、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给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山东省的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产业,具有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等突出优点,特别是地源热泵技术,在科技研发、产品制造、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该产业属新兴产业,专业技术跨度较大,涵盖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如水文地质、热能工程、机械制造、暖通空调、制冷技术、自动控制等,只有运用市场机制凝聚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联合创新研发平台,才能够共同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以,构建战略联盟是提升本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本联盟由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发起组建,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联合山东、北京、南京、广州、长春、佳木斯等产业链条上下游关联企业组成。近年来,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开发应用的技术研究,通过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坚持技术创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拥有国家检测中心认定的热泵产品综合性能试验室,在我国地热利用和余热回收产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12项,其中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跻身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已获得山东省名牌,进入山东省自主创新产品和政府采购重点企业名录,并获科技部重点推广。联盟成立后,将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集成创新,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推动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产业发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聚集产业链上骨干企业和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为联盟成员的战略集群。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地热利用及余热回收技术创新机制;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合作研发,突破地热资源及余热资源综合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建立创新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开展技术辐射、培育本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主体,使联盟成为山东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联盟成员之间已经开展了技术创新合作,成功研发了工业余热型水源高温热泵机组,完成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完成了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地下水源热泵取水与回灌技术研究;成功完成的余热回收项目有:泰安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工业冷却水余热回收制取卫生热水;淄博开发区新农村建设城市污水废热回收用于集中供热;抚顺、铁岭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废热回收用于集中供热;大连造船厂空压机冷却水余热回收制取卫生热水;佳木斯龙实电厂、四平电厂冷却水热回收用于集中供热等。这些合作为联盟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期,联盟将重点研究浅层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技术,提高地热能采集技术;地下水源热泵取水与回灌技术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开展高能耗企业用能评估与诊断,找到余热回收利用切入点;开发研制特殊用途专用热泵产品、促进产业技术装备升级;研究开发系统能效的在线计量检测软件系统;编制系统施工工艺标准,建立培训体系,加快产业化推广。这些工作将优先在联盟内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来开展,在技术创新链上更好地实现合作与共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