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者

■记者调查高价冒牌品牌的生成之路

源头不禁,灌粉危害难除

日期: 2011-09-14      作者: 鲍 青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核心提示:原装硒鼓价格偏高,催生了硒鼓回收这个衍生产业。据资料显示,冒牌硒鼓销售量已占据品牌硒鼓市场总量的40%,即每5人购买的品牌硒鼓中就有2个假冒货。假硒鼓横行市场,已是防不胜防。
  乱象丛生的硒鼓回收市场不仅戕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使得按标准回收硒鼓的企业不堪重负。
  □ 本报记者 鲍 青

  由于原装硒鼓价格偏高,催生了硒鼓回收这个衍生产业。0.5公斤碳粉的价格只需10多元钱,一支旧硒鼓的回收价也不过20元,可一支翻新后出售的硒鼓售价竟高达两三百元。如此高额的利润加上翻新的技术简单,让许多投机分子打起硒鼓翻新的主意。长期以来,各地陆续破获多起硒鼓翻新倒卖案件。可硒鼓翻新却仍呈星火燎原之势。乱象丛生的硒鼓回收市场不仅戕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使得按标准回收硒鼓的企业不堪重负。
  据资料显示,冒牌硒鼓销售量已占据品牌硒鼓市场总量的40%,即每5人购买的品牌硒鼓中就有2个假冒货。假硒鼓横行市场,已是防不胜防。
遍地开花的马路游击队
  济南科技市场是硒鼓回收者的“天堂”和“大本营”,在这里到处可见打着“高价回收硒鼓墨盒”招牌的小摊贩。科技市场的名气与庞大的消费人群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货源。他们是硒鼓回收翻新产业的“排头兵”,也是最能见光的部分,产业链的其余部分往往都是在黑暗的小房间里完成,见光便死。
  科技市场大门右侧的一棵大树下,一名回收硒鼓的中年男子正和一个卖硒鼓的市民讨价还价着。“我这个硒鼓卖20块”,“你这个硒鼓灌过一次粉,最多只值15元”,男子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最后双方以15元的价格成交。当汉子看过记者拿来的旧硒鼓后则表示已无法回收,“这个硒鼓已经灌过3次粉了,漏粉很严重,滚轴已经裂开了,回收也没用。”
  据这名男子透露,硒鼓回收的价格和硒鼓的新旧程度成正比。“一般没加过粉的新硒鼓能值20块钱,加过一次的能卖个15块,加过两次的只值5块钱,三次以上的就不收了。”该男子告诉记者,每回收一个硒鼓自己大约能赚到2块钱。当记者问及回收后有什么用处时,他嘿嘿一笑迟疑地表示卖给正规厂商做环保硒鼓。记者看到这一片每隔数10米就分布着一家回收硒鼓的小摊贩,“你们这儿有这么多收硒鼓的,竞争会不会很激烈?”“我们都是一家的,都卖给一家厂子”,男子指着周围几个摊子表示竞争并不激烈,大家会和平相处。而且硒鼓回收并非他们的唯一生意,推销、贩卖一些破旧临时硒鼓也能拿提成。“你要是急着用,我这有40块钱一个的临时硒鼓,虽然质量不好但能顶一会。”但当记者问及收上来的硒鼓卖给哪个厂子时,该男子绝口不提并警惕地询问记者问这些做什么。
  济南山大路上一位给硒鼓加粉的小伙子告诉记者,那些马路游击队回收了旧硒鼓后,再卖给自己的上线,最后也并非卖给什么厂子做环保硒鼓。“他们的模式就和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一样,不过就是倒过来了,下面人把硒鼓收好了转手给上面的。层层转手后,最后都流向了地下加工厂。”“他们赚的都是大钱,像我们这样给硒鼓加粉的都是小钱,他们可是几倍的利润!” 
杂牌军气焰嚣张,正规军步履维艰
  中年男子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能收上四五十个硒鼓。据知情人士透露,那些没有回收资质的小摊贩回收上来的硒鼓有些卖给小厂家,有些直接流向黑作坊。具有自主品牌的小厂家对收上来的硒鼓进行简单拆分清洗灌粉后贴上自己的品牌标签出售。而那些经黑作坊重新灌粉的硒鼓流入市场,鱼目混珠于原装正品中,以原装硒鼓昂贵的价格出售。“那些给小品牌加工的作坊贴小品牌的牌子,没有给别的品牌代工的作坊就直接贴上了惠普佳能的牌子。”
  受益于庞大的收购网络和低廉的成本,灌粉后出售的硒鼓量非常之大。据了解,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硒鼓分类来看,分为品牌原装硒鼓、环保再生兼容通用硒鼓和假冒名牌硒鼓3种。来自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结果表明,目前品牌原装硒鼓、环保再生兼容通用硒鼓和假冒名牌硒鼓的市场占有率为5∶1∶4。巅峰时期的假冒硒鼓甚至占据了品牌硒鼓的“半壁江山”。数量优势的背后是惊人的利润。“那些假冒名牌硒鼓成本特别低廉,就是一点回收费、碳粉费和人工费用,可他们卖的都是品牌价。”长期经营计算机耗材的王先生说道。
  这些受暴利诱惑,采用廉价劣质零部件和原材料制造假冒硒鼓充当原装硒鼓的行为,甚至比硒鼓灌粉更加恶劣。“他们卖的也就是灌粉硒鼓,却挂羊头卖狗肉,以原装硒鼓的价格卖给顾客,这是欺骗消费者,消费者经济上和健康上都蒙受了巨大损失。”买了假硒鼓的打印店店主张先生一提起这事就特别生气。
  硒鼓回收翻新杂牌军的兴盛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严重打击了致力于按正规标准回收硒鼓的企业,加剧了硒鼓回收翻新市场的乱象。
  “正规的硒鼓回收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才能对硒鼓进行拆分清洗,那些小作坊都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朱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家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内目前唯一具有回收处理硒鼓资质的企业。“一支硒鼓用一辈子”的口号也吸引了不少眼光,可它一直以来却饱受杂牌军的侵扰。“他们的网点太密集,实行的是人海战术,我们这些回收点根本就不能和这些小摊贩抗衡,况且大多数人仍不知道硒鼓随意出售的危害。”朱经理无奈地表示,源头禁不住,灌粉危害难除。
有法可依下的执法困境
  混乱不堪的翻新回收市场终于迎来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整顿。
  最近山东省经信委联合科技、财政、环保、工商、质监、省级机关事务管理、节能办等8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和规范废旧硒鼓的回收利用。“任何单位不得将使用后的硒鼓交给未经确认的企业和个人收集处置,也不得随意弃置或混同生活垃圾处置”,“对未经取得营业执照而擅自从事废旧硒鼓回收处理活动的,要依法予以取缔。”
  这项规定给朱经理他们公司打了一针强心剂,作为省内目前唯一具有此资质的企业,今后的硒鼓回收翻新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朱经理在激动之余并没有放弃冷静的思考。“我们了解到工商部门也曾针对假冒耗材展开过大规模的清查行动。但是由于假冒耗材隐蔽性极强,所以监督部门也只能通过举报和投诉来获得线索,展开行动。此外,工商部门也不能总是专注于打击假冒耗材这一个领域。所以,只把希望寄托在有关部门的行政命令上并不明智。”
  记者联系到管理济南科技市场的山大路工商所。对于执法难的困境,该所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实行谁举报,谁举证的原则,如果消费者买到了冒牌的硒鼓,需要先由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后,我们再配合检查查处。”
  当记者反映科技市场回收硒鼓的“队伍”不正规,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查处时,该负责人表示因为小摊点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网点多,外加工商所人手缺乏,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查处。“我们没精力天天去检查。”而对于8部门的联合发文,该负责人直称并不知情。由此不难看出,打击假冒硒鼓的前景并不乐观。从8部门发文至今,记者并没有发现科技市场附近回收硒鼓的小摊贩有所减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