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七十余载风雨路 蒙山沂水总关情

——山东艺术家赴大众日报创刊地采风写生侧记

日期: 2011-08-05      作者: □文 本报记者\樊磊 刘志军 □片 王雅婷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艺术家李兆虬(左一)、王玉萍(左二)、于新生(右一)在大众日报创刊时的印刷所旧址与老房东刘茂菊的儿媳狄元梅合影。当年,刘茂菊为大众日报印刷所腾出了自己的婚房。
  艺术家们在费县白石屋留影。(右起)梁文博、仇世森、徐青峰、岳海波、王珂。
  □文 本报记者\樊磊 刘志军  □片 王雅婷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众报业集团2011年邀请九位著名艺术家进行以大众日报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主题绘画创作,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大众日报这份在战火中诞生的党报的发展历程和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献礼。

  正如65年前大众日报刊发的一篇社论中所说的那样,大众日报的历史是和山东人民的抗战史分不开的。它是山东人民英勇抗战的史诗,也是山东人民艰苦抗战的缩影。历史充分说明,这一论断是十分正确的。作为全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出版期数最多的报纸,作为世界报业史上牺牲人数最多的报纸,大众日报是山东人民革命和建设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缩影。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对本次活动十分重视,要求承办方山东新闻书画院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按艺术规律办事,力求做到政治性与艺术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为大众日报及后人留下一批传世精品。
  活动从年初策划,五月份正式开始实施。承办单位山东新闻书画院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以及咨询考察,选定并接洽了最适合创作这些题材的九位艺术家,逐一拜访,交流沟通,最终达成创作意向,同时向创作者提供了近六万字的大众日报相关史料和数百幅图片,并初步选定大众日报创刊、大青山突围、革命烈士李竹如、敌后编辑部、战地采访、穿越封锁线、鱼水情深、情系云头峪、东方风来满眼春等选题作为创作方向和题材,供艺术家们参考。选题从大众日报的初创到战争年代的采访、编辑、印刷、发行,以及参与的主要战役和领导人等,一直到报社进驻城市。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国画家、油画家和雕塑家,他们将从不同的角度、用风格各异的艺术语言全面表现活动的主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案头准备工作后,六月初和七月初,艺术家们分两批奔赴沂蒙山区大众日报创刊地,沿着报社当年诞生成长、辗转战斗的线路,充满激情地展开了采风写生之旅。

  组织高水平的艺术家进行大型主题绘画创作,这在大众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艺术家都是参加过国家、省级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作者,平日工作繁忙,凑到一起很不容易。六月初适逢端午节假期,放弃了休息时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美协主席团成员于新生,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玉萍,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南美协副主席李兆虬等第一批艺术家率先踏上了沂蒙大地。
  考察的队伍首先来到沂水县夏蔚镇云头峪村,当我们推开大众日报创刊时印刷所旧址那扇木门的时候,当年刘茂菊主动腾出结婚新房给大众日报做印刷所的动人一幕,似乎也在尘封的时光里隐约闪现,我们似乎又看到前辈们在这简陋狭窄的草房里点着油灯热火朝天连夜赶印大众日报创刊号的感人场面。在听了刘茂菊大娘的儿媳狄元梅的介绍后,于新生老师感慨地说:不来真不敢相信,如今置身宏伟的山东新闻大厦的大众报业集团,起点却是这么个简陋的草房。
  下午,大家又不辞辛劳来到了沂南县大青山突围纪念馆,并与当地有年纪的老乡拉家常,询问了他们或了解或经历的当年战役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的考察重点是莒南大店的“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1941年3月至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当然,那个时期的大众日报的编辑部旧址也在这里。旧址面积四万多平方米,艺术家们认真地记录拍摄着,并不时向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多。出了大门,听说还有一处有重要资料的地方没有走到,艺术家们又不顾辛劳再次返回纪念馆,一看又是大半个小时。
  回来的路上,大家结合考察采风的感受热烈地讨论着,油画家王玉萍女士反复向工作人员询问她拟创作的“革命烈士李竹如”是否还有更详实的资料,回到济南后,王老师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专门寻找了一位形象相似的模特,借了军服,将其装扮好了认真写生。而为了积累更多的创作素材,已拍摄了大量照片的于新生老师,准备回济后自己再去找一处农村的集市写生……

  第二批采风写生的艺术家是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天一早出发的。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人物画家王珂(山东籍)除了创作任务繁忙,还是首师大美术学院“唱红歌”的主力,6月30日下午,王老师唱完红歌已经六点了,乘坐晚上9点的火车,11点多赶到济南,住下休息时已经是下半夜了。7月1日一早,他如约和梁文博、岳海波、徐青峰、仇世森四位艺术家一起迎着朝阳,奔赴大众日报创刊地。
  二次考察的路线还是从沂水开始的。在云头峪,山东省美术馆馆长、著名油画家徐青峰一看到那台布满尘土的印刷机便激动不已,他说,这台简陋的机器见证了历史,创造了历史,它像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让人回味。这是默默的诉说,也是一种安静的震撼。
  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梁文博老师多年前带学生写生时曾经来过云头峪,并和当时大众日报第一任总编辑匡亚明墓地的守墓人有过交谈。再次站在这里,他不由地感慨道,大众日报第一任总编辑的骨灰安放在这里,而创刊地的老乡们又把这个地方维护得这么好,这充分体现了大众日报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割不断的血肉联系!
  第二天,艺术家们来到费县的白石屋,这里是沂蒙小调的诞生地,路边的老乡似乎谁都会随口来一段沂蒙小调。大家都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了,而在不远处,就是当年著名的大青山战役的战场。这里曾上演大众日报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在当年反抗日寇的突围战斗中,20多位大众报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艺术家们来到纪念广场,听费县薛庄镇宣传委员孙永丽介绍当年战役的过程。大青山巍峨地屹立着,那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似乎历历在目。“我发誓地向天呼,为了民族的生存,要流尽最后一滴血!”烈士郭季田在生前日记中发出的誓言犹在耳边。如何艺术地再现这段历史?艺术家们陷入了沉思……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人物画家岳海波,山东省美协副主席、著名雕塑家仇世森顶着烈日在广场上长时间交流,仇老师的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形象画面。
  来到莒南“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已经是下午了,大家看得认真、听得仔细,走出展厅,王珂老师激动地说:我计划创作一个群像式的大画面,不这样似乎表现不出当年大众报人的那种气势。
  回济南的途中,一场盛夏的暴雨不期而至,天慢慢黑了下来,在陆离的车窗外,艺术家们创作的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似乎渐渐清晰起来……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