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大众书画

妙手,为盛世添彩

花鸟画家曹明冉的艺术世界

  • 日期:20110621
  • 作者:齐民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文\齐民

  这一幅幅美妙的牡丹图,是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作。
  曹明冉1948年出生于单县城关镇的曹庄。山东单县,古称单父,是鲁西南重镇,古来尚文,名人辈出。
  在曹明冉的记忆里,有两则小故事恰是多趣。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同桌陈兰云在自己的书包上用墨绿色的毛线绣了一束兰叶,用白色的毛线绣出了一朵兰花,自此,小兰云的书包便抢夺了曹明冉的眼球。有一天计上心来的曹明冉画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白娘子”,惹得小兰云非要与自己交换,就在大功告成的当口,被语文老师强行没收。但那朵“兰”,却从此深深地植进了曹明冉的心里。我也经常戏谑曹教授,称那是他的“初恋”。是的,那的确是他与艺术的初恋,正是那朵小小的拙朴的兰花,使曹明冉与花花草草、与绘画、与艺术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第二件事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常到供销社煤场上玩耍的曹明冉,被煤场办公室一幅新挂上的枇杷图吸引。一个下午,趁办公室无人,小小少年手忙脚乱地爬上椅子,轻轻地把画从墙上摘下来,却被煤场的会计李阿姨给逮了个正着。李阿姨从这个顽皮孩子的眼睛里看到的不仅仅是恐惧,更多的是对画的渴求。于是,对于12岁的曹明冉来说,老天向他露出了可贵的笑脸,第二天,李阿姨会同曹明冉的父亲曹更田带着他来到了城关中学,经一番“面试”后,正式被鲁西南书画名家、此时正在下放劳动改造的崔星五先生收授为徒。
  曾受诲于齐白石、张大千的崔星五无疑是一个好老师,为了教曹明冉弄懂构图的原理,总是不厌其烦地数十上百次地示范。仙鹤,如今是曹明冉笔下的精灵,可以看到他各式画作里一棵苍柏或一丛牡丹配以活灵活现的丹顶鹤,尽显“松龄鹤寿”、“富贵吉祥”这些中国人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生命主题。而当年,为了使从没有见过仙鹤的明冉弄懂仙鹤单脚独立的形态,崔先生以裸体造型比拟白鹤亮翅、金鹤独立,直到今天,在曹明冉的眼里,那依然是天下最美的仙鹤!小明冉置身于崔先生的熏陶下,犹如坠入了艺术的汪洋大海,吮吸不止、笔耕不辍。
  1964年,17岁的他以一幅六尺画作《二大娘的西瓜八十八》在县里的巡回展中荣获一等奖。一直到1990年调入山东财政学院美术教研室,曹明冉已完成了千余幅写生稿,画过500多幅工笔牡丹、300多幅写意山水和花鸟、200多幅人物肖像,这无疑大大提高了他的线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感觉以及对构图的驾驭能力,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打开曹明冉先生的一幅幅牡丹图,你会准确地感知他已经将眼里的牡丹、心中的牡丹和笔下的牡丹融为了一体,赋之以崭新的生命形态,构成一幅幅或V形或L形或S形的牡丹群艳群舞图,在技法的处理上线描、素描并用,小写、工笔会出,常以淡墨勾出牡丹花的形态,以重墨画出牡丹叶的动势,再用黛青分染出花草的艳积感和空间感。着色有集中又有分施,有呼应又有统一,在大一统的基调中寻求“机变”,从而凸显出日光、月光、霞光下因“色”而渲染出的花瓣的形态和光泽,亦凸显出微风、轻风、和风轻抚下牡丹花娇柔似醉的形象。还需书一笔的是,画家常以书法入纸,写出牡丹枝干的轮廓,再施以飞白、点苔的手法,一枝枝沧桑嶙峋的老枝老干,载着蓬勃茂密的绿叶和娇艳欲滴的花朵,瞬间便会盎然于其笔、其墨、其纸,一扫当今画坛个别怪、陋、丑和残枝败柳的颓风,充满无限生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笔走龙蛇,神出鬼没,金勾银划,游刃有度。曹明冉善于用线,几十年如一日对各类物态的入微体察和揣摩,几十年如一日的练笔,造就了他非凡的线条功夫。“线条”是其画的灵魂,每年清明节前后,他的卧室、画室、办公室等目所能及的地方都会置满一盆盆盛开的水仙花,然后便着手一卷长25米、高0.6米的水仙双勾白描写生稿;每年的除夕之前,他也必然会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一幅长25米、高0.6米的牡丹双勾白描图,三十年来从未间断。因此,线的流转、线的组合、线的抑扬顿挫、线的放浪形骸、线的变化多方,寄托了画家的兴趣、画家的情感和画家的思想。
  “唯有牡丹真国色”,曹明冉善于用色,一幅工笔牡丹画,从第一遍打底的线绛开始,到最后一遍大统一的颜色为止,最少不会低于二十遍着色,色染、点染、皴染、罩染和渲染等用色方法,来不得半点犹疑和马虎。当一朵朵大红色的花突然间“跳”到了你的眼前来,你会觉得,这夺目的五彩缤纷确实是画家一笔一笔给“提”出来的,“色彩”是其画的表现!
  “遍搜灵物打草稿”。曹明冉善于写意。其最兴奋、最得意、最放浪的时候,常常是在他大写意的时候。这时候的他,往往是挥毫泼墨、长拖大拽、浓墨重彩、肆意而为。而恰恰在这时,一株株峥嵘苍劲的松柏,一棵棵仙风道骨的修竹,一块块憨朴嶙峋的怪石,一片片轻巧灵动的孤舟,一只只振翅欲飞的小鸟,会在瞬间跃然而出。写意的神采假以工笔的理性,在曹明冉笔下同衾合卺,“写意”是其画的生命! 
  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一路走来,裹挟着历代艺术积淀的余风,糅合着画坛诸家的精湛手法和思想,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绘画史上阶段性的大成。但同时,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走到今天也遇到了很多茫然,比如说,传统工笔画由于严谨过度而表现出的僵死,传统工笔画细线作骨和过分留意色彩带来的柔媚无力,以及传统工笔画技法同当今快节奏生活的格格不入等,这些均是摆在画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曹明冉生逢其时,他的亦工亦写又非工非写的个性特色,可谓这一重大命题的成功探索。
  “平生不舍半方墨,秃笔一枝走天下。”这就是曹明冉,一个平凡的人。以五尺之躯,自单县的东关小镇而县城而菏泽而济南而北京;作品由农家而省城而首都而香港而旧金山和纽约。我们相信,曹明冉以及他的艺术,会走得更远。